二、陶情寄意满堂春
在王凤池相关传世作品中,最具研究价值的要说是其自制并携归故里的一批以“春”为名的浅绛瓷器。这批归乡瓷创作时间从光绪二年到三年,有的形制宏大,有的造型奇特,绘画题材丰富,山水、人物、花鸟兼具,绘画多为王少维、金品卿完成,王凤池评瓷书款。这些瓷器绝非普通的回乡纪念物,而是经过精心为之,且它们大都有一个奇特的名字—“□春君”。(图11)随后,我们陆续发现了其他带有“X春”的瓷器。多年前我也曾于武汉藏友处得王凤池款瓷器2件:一件为王凤池定制王少维绘梅妻鹤子大瓶,背面王凤池题“太和春”;(图12)另有一件光绪三年丁丑七月人物器座,(图13)应同属于此类。这批“归乡瓷”不仅是王凤池、金品卿、王少维瓷画艺术的精品,也充分体现了王凤池的艺术主张和文化思想。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语出《易经.系辞》)。中国器物制作自古便被赋予了“器以载道”的深层寓意,制作陶器更被历代圣贤比喻为育人治国,做为文化精英阶层的王凤池自然深明此理。所以,他在瓷器制作上赋予了自己人格化的情感寄托。这些瓷器除了具有御窑的至尊血统外,更兼具文人的哲思才情,这一点与清代御窑最鼎盛时期的督窑官唐英颇为相似。 一件被王凤池命名为“陶钧”的浅绛山水花觚,是其制瓷思想的集中体现。(图14)此花觚中间绘浔阳归舟画意,上下各有一段题记。上部楷书效法钟鼎铭文的四字骈文体例,将这件花觚命名“陶钧”号“坦白先生”,赞美其颇有德政。“陶钧”原指制陶用的转轮,有陶冶、造就之意,后借指育人与治国。而“坦白先生”,意谓政绩清廉,这体现了王凤池正统的儒家治平思想。下方隶书随笔一则,说坦白先生为“陶门之贤士”,与其他“春君”为师友关系,颇有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之文风。
品赏王凤池“归乡瓷”能充分感受一种超然物外的气质。唐英身逢盛世,终其一生为雍乾效命制瓷。而王凤池已处乱世,已过知命之年的他离开京城栖身昌浦,日与陶工画匠为侣,其制瓷非为媚人而在悦己。这一点更像玩紫砂的陈曼生。 另外,湖北以及江西均是道教兴盛之地。无论是“丹臣”还是那些别号,均带有浓厚的道家色彩。再分析“春君”,在道家文化中“春”除了指春天,还有化机之意;而“君”不仅指君子,更有仙君之意。这满堂“春君”又让人想到《红楼梦》里的“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而“改屐从游匡庐使者”与“神瑛侍者”又何其神似!王凤池制作这批瓷器带回故里,就是以陶钧妙手,抟泥为器,着手成春,呼瓷为友,塑造了一群精神伴侣,以慰余生之孤寂。
三、雅瓷清誉慰生平
最后再了几桩相关凤池的亲情、友情、乡情的公案。
先说王方玉,以前多认为是凤池本人或其族人,而我认为方玉便是王凤池长子王文琮。据五个证据:1、方玉这个名字出现在瓷器上的时间,与王凤池定制瓷的时间吻合,都是光绪元年至光绪四年金品卿、王少维作品之上。2、方玉和凤池同署名福云山房和兰亭轩,说明是一家人。3、方玉款书法与王凤池高度一致,可以认定是王凤池书款。4、黄定占、金品卿均称方玉为“世兄”,“世兄”多指世交晚辈;黄定占还贺其“采芹捷报”,即考中秀才,这都透漏了王方玉的年龄和辈分。5、根据《王氏宗谱》及其他资料记载,王凤池长子名文琮。琮为四方形古玉器,岂不就是“方玉”吗?(图15)
还有一个新发现:王凤池在其定制瓷器上多次题写了其故乡居所 “福云堂”、 “兰亭轩”等。关于“福云堂”,我的推测是因其祖宅建于白云山、百福山之下故得名;而“兰亭轩”则在马景政先生收藏的一件王凤池定制采桑劝织图瓷板上寻到一些消息。这面瓷板绘一少妇采桑,下有一男童饲蚕,为金品卿人物瓷画精品。王凤池于其上题写了“喜其有豳风遗意,丙子春太史氏评,兰亭内轩选。”后有“兰英”、“女史”二印。“太史氏”是凤池自称,而“兰亭内轩”应是其居所一部分。古人称妻为“内室”(苏轼悼念亡妻有“小轩窗、正梳妆”之句),因此“兰亭内轩”应为王凤池夫人居所。画面的采桑教子画意更加证实了这一点。根据资料记载,王凤池妻为潘氏,则此画中女子应为王凤池夫人潘兰英,制此瓷板正是寄托其怀念家人之意。(图16)
今天,庐山秀峰景区竹林石壁上尚存王凤池自书诗石刻二块,为其与黄定占、任玉琛同游庐山而作。黄、任二人均为浅绛瓷画史上的重量级人物。以往对“筱园”为谁说法不一,因相关记载任玉琛字小园、筱垣,未见筱园者。在这个石刻中,王凤池称“任筱园明府”,则“筱园”确为任玉琛无疑了。而称黄定占为“词丈”未称官职,此时黄定占或已退休了。(图17)
光绪七年(1880年)王凤池丁艰回乡,此后修《州志》、兴儒学、赈灾荒,做了许多造福乡梓的善事。说到慈善,还有一件瓷器不得不提。在其存世瓷器中有一件“龙胆春”,题曰“培心堂选”,历来研究者对此均未解读。考培心堂为清代道光年间湖北黄冈阳逻乡绅雷朝鼎、雷朝辅成立的民间慈善组织,多有善举。王凤池为“培心堂”选制“龙胆春”瓷器,应有嘉许之意。⑥(图18) 若非浅绛瓷的收藏研究热潮兴起,王凤池大概率还湮没在晚清那一团历史迷雾之中。就是通过王凤池浅绛瓷器研究这一专题,我们竟然可以管窥一个真实的晚清社会概貌。凤池如有知,足慰也!
2020年3月3日于片陶居
注:
① 详见《阳新县志》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
② 《宫中朱批奏折》:王凤池于咸丰九年(1859年)乡试中举人,同治四年乙丑(1865年)科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同治十年(1871年)授编修之职。同治十三年(1874年)八月,遵例报捐知府分发江西试用。
③ 见陈树群《魂牵梦绕黄定占 千里寻访曹家山》浅山绛水微信公众号2018.1.15发表。
④ 见徐锦范、陈兵《中国晚清浅绛彩瓷器》166页。
⑤ 见马景政《文人画 功德匾 里程碑——程门浅绛彩瓷画<垂帘燕坐图>及其背后的故事》,《收藏界》2010.1期。
⑥ 见朱军《王凤池藏瓷鉴定及其相关问题》,《收藏家》201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