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late bloomer这个词还是因为最近开始看莫言的《晚熟的人》。看了一两页就笑得不行。以前还没有看过莫老先生的书,听说过他的《透明的红萝卜》,特别是拍成电影的《红高粱》。在国外比较受欢迎的是《丰乳肥臀》。这些我都没看过他的书,这次全冲着莫老的名气去了。买了一本《晚熟的人》。
我觉得自己也是一个late bloomer。活到现在才觉得自己活得通透了。不是嘛,人生四十就该不惑了。在知天命前我还有十年的时间给自己。哈哈做好自己就是目前该有的状态。自从开始偶尔随笔写点小作文后,便开始关注每位作家作品里的章节安排。莫老先生这本书也是由十二章组成,每一章就是一个小故事。整本书都是莫言出名后的家乡记忆和回乡巡游记。那些陈年的往事也是我们回忆和故事的来源。
想成为一个作家,文字里一定有吸引读者的元素。莫言的文字很接地气,写自己童年时修建桥梁的工地,到铁匠那里拉过风箱,最后到部队里锻炼。丰富的人生经历,让一辈子没有工作改变的人心生羡慕。所以在这个后疫情时代还能跳槽的人都是跟随自己内心的人也是勇敢的人。
成为一位晚熟型作家,莫老先生家五间摇摇欲坠的房子也堂而皇之挂上了牌子,成为旅游景点。喜欢调侃自己和老朋友成了莫老先生的幽默搞笑点。蒋二就是老先生口中的晚熟的人。靠着莫老先生获奖的机会发了财。“当大哥的不一定年龄大”“奶奶的,脚尖走路,屁股上打伞”“那上面有我哥的气息,就像臭豆腐,无论多臭,那也有人喜欢”......哈哈,作家也需要有提炼生活智慧的能力,那些让我们特别有印象的总是些智慧的提炼。“无论多高的山,也有鸟飞过去” “天大地大不如嘴大”,“大哥是土鳖人讲土鳖话,犹如臭鸡蛋拌上隔夜的蒜泥,气味独特,冲击灵魂”。还有对晚熟的定义,非常精辟“晚熟,当别人聪明伶俐时,我们又傻又呆;当别人心机用尽渐入颓境时,我们恰好灵魂开窍,过耳不忘、过目成诵、昏眼变明、秃头生毛,我就是个例子”哈哈,这一段太经典了。
于是我开始关注国外的人对late bloomer 的见解。于是发现了这本书。
这本书里列举了很多成名早,成功早的案例,对世俗的看法也有列举,例如,我标注的段落。
如果我们的孩子必须要参加某些考试,进入排名前十的高校和跻身世界闻名的公司工作,那我们无形中在定义另一些人的失败。在看完这一章内容,才发现在国外也是一样的。精英父母们也是从小在孩子身上投资教育,因为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会进入到prestigious college,并成为early bloomer。 这是一个多么残忍的现实。late bloomer一定都看到了父母的失望和社会里的冷漠,因为他们早早的就被定义成失败的一群人。
但是,万事万物都是两面的。也许正是因为社会的压力和异样的眼光,才促使了晚熟的人去深思去求索自己的人生目标。
晚熟的人也有优势,每个人走向成熟和明了自有自己的节奏。late bloomer也有自己的春天。像莫言老先生,终归是找到自己心所向往的方向和我路径。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出彩的时候,只要我们心里有坚持,有实际行动,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是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的努力和尝试也是一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