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我通过亲身感受憋气小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将学生带入课堂中,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感受很快清晰明确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空气时时刻刻存在我们身边,看不见摸不着等。“除了熟知的性质和特点,空气还有那些小秘密呢?”从而产生探究空气的欲望。
用水杯装水,导入水占据杯子一半空间,引导学生空气会占据空间吗?然后以“魔术”介入演示“燃烧的蜡烛潜水”,这与学生的正常思维(燃烧的蜡烛入水则熄灭)产生冲突,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了,使学生注意力更集中,并且逐步展示实验步骤的同时,潜移默化的规范学生进行实验的流程。“能用科学的语言解释为什么吗?”学生碰撞争辩,最后学生解释并且科学规范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学生结合科学再次科学化的建构这一概念。然后进行“压杯入水”这一环节,使学生的思维由经验层面提升到科学层面,渗入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在一系列有趣的实验,连贯的思维活动中,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科学知识。
根据所建构的科学概念,教师介入引导学生利用“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性质设计游戏使“漂浮在水面的乒乓球潜入水底,并想办法让水底的乒乓球再浮起来”,学生小组碰撞交流,设计不同方案,再进行“乒乓球潜水和浮起”的实验,进一步在建构了概念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延伸,并且交流,通过在交流中“生-生”、“生-组”、“生-师”交流、碰撞,达到目标。
之前在听了区级赛课,冯彩虹老师的课后,对这一课又有了新的认识,其实最初我选用乒乓球沉底是觉得爱牛的带孔杯不贴合学生实际,还有学生打气操作要求高,所以我还是用乒乓球沉底,但是冯老师装上气球的方法让我很有收获,不仅能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利用气球极大的解决的学生操作的难度,更将空气可视化了,利于学生理解。还有冯老师及时评讲学生记录、用学生课堂生成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操作, 这些方法都是我要学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