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
新年快乐!
2017年末,开始以“英国笔记”的名义写自己在英国教育和文化主题的感受和随笔,受到了身边很多朋友的支持和鼓励。
2018年,要开始好好规划自己的写作了。这些年一直关注英国的私校教育,关注中国学生在英国的文化适应和融入问题,有了很多想法,也仍然在学习和摸索中。开始规划自己的写作,想把这些年的所得所获分享给更多关注教育的朋友,也想在写作的过程中整理自己的思路,不断钻研下去。
关于私校教育
开始深入关注、了解英国私校的这近两年时间里,越来越被私校教育中对“人”的关注和培养所吸引。在这里,接受教育是一个发现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而不是一种放下个性、达到要求的强迫。你有什么兴趣?你有什么特别之处?你有什么理想?你为实现理想作出了哪些努力?这些都是英国私校所关注的问题。我想在这个人工智能不断发展、传统行业不断被取代的时代,把人塑造成独特的、有灵魂、有创造力的人,比以往更加重要。
英国教育中的课程安排从小到大是金字塔形的设计,年龄小的时候广泛涉猎各种学科,探索个人的兴趣和强项;随着年龄的增长,在GCSE和A-Level阶段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做出取舍,慢慢加大学习的难度和深度,直到大学选择一个专业方向。因此,一个孩子从小学开始可以广泛尝试,发现自我,寻找兴趣和天赋所在;慢慢长大,开始选课,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在选择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朝着目标的方向逐渐深挖。这是一个自然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逐渐开始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负责任的过程。
近年来英国私校教育里贴近现实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学校开了商学院和商科课程,让学生从小就能理解商业的逻辑和概念,用富有创造力的方式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了解常去的餐厅、常逛的商场都面临着哪些挑战、作出了怎样的决策,学习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现实的商业问题。越来越多的学校引入BTEC课程,让学生在读大学之前就可以获得与职业相关的培训证书,包括IT、工程、兽医、旅游、迷你MBA等等,这些孩子在申请英国大学相关专业时备受青睐。如果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帮助孩子成为他梦想成为的人,那么在少年时就能上手自己梦想的工作,何尝不是一件乐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早已过去,对现实保持蓬勃的热情和敏锐的感受力对一生都是宝贵的精神源泉。
关于文化礼仪
既然学习的内容已经如此向现实靠拢,不了解英国现实的孩子自然就难以充分吸收学习的精华。了解英国社会和文化、掌握必要的礼仪常识,对于孩子享受校园生活、融入同学朋友、吸收所学知识都是十分必要的。世界早已是平的,但文化与文化间的隔膜依然是巨大的障碍。课余与同学们聊什么?能否在国际化的校园交到知心的朋友?如何礼貌、有效地与老师沟通生活学习中的问题?这些都是中国学生在英国校园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我希望能通过英国笔记的文章,帮助更多孩子了解英国的社会与文化,在困惑的时候可以来翻翻看,或者跟我聊聊天,也许就能消解很多郁闷的小情绪。
在做礼仪课程的时候,带家长和孩子一起到英国男爵家中做客,与他在私立学校读书的孩子们交流。家长们惊讶于这些举止优雅的孩子在辅助课程之外,还能到马厩干活、到厨房帮忙,知书达理又不娇生惯养,真正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原来真正的贵族生活并不是想象中的娇贵。多年前和照顾过不少小留学生的贵族女士罗杰斯夫人聊天,她说她给只穿香奈儿的俄罗斯富豪女儿上的第一节英国文化课就是去Jack Wills买衣服。她对我说,外国学生到英国来上学,首先要知道的一件事就是在英国,越是高贵的出身越知道做人要低调朴实,在学校里穿奢侈品并不是一件受尊重的事。 中国人讲究入乡随俗,在英国校园里生活只有了解当地人对“好”的定义,才能更好地受到同学和朋友的尊重。
低龄留学,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够成为国际化的人才,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公民,但仅仅具备流利的英语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少年时期与英国和各国同学的朝夕相处,了解到世界文化的多元和不同行为背后的意义、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人的不同选择、在了解对方的同时了解自己、在感受异国文化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文化自信,是更为重要的软实力,也是我在关注教育之余做一些英国文化小科普的原因。
2017年,我看到懵懂的少男少女在英国的独立生活中从羞涩走向自信,从依赖走向独立,从听从走向思考。我惊叹于孩子的可塑性之高,也惊叹于不同教育在孩子身上的烙印如此鲜明。
2018年,我会在英国笔记继续深挖英国教育和文化礼仪的内容。教育是家庭关于未来最主要的议题之一,文化是国际教育必不可少的助力之一。世界这么大,值得孩子看看。
最后送上伦敦泰晤士河畔的新年烟火,祝大家新的一年都如花火般绚丽、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