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01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写的一副名联,广为流传寓意深刻。
这也表达文人志士关心国家命运的急迫心情,文人的理想信念几乎被摧毁,可他们心中的家国情怀仍然没有泯灭。
顾宪成是浙江无锡人,曾任吏部郎中,顾宪成直言敢谏,经常非议朝廷弊政,触怒万历皇帝,后被罢官革职。
回乡后,顾宪成决心从事讲学活动,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重修了东林书院。
顾宪成在文官中的声望很高,许多朝廷高官加入了讲学论坛,逐渐形成了一个“朋友圈”。
因为经常聚会的地方在东林书院,史称“东林党”。
东林党是朋党,而非政党,是万历朝特有的现象。
“东林党”是一个自发性组织,一些有自觉意识的文官聚合在一起,将读书、讲学和议政相结合,给死气沉沉的社会带来了一丝活力。
他们发愤要力挽狂澜,企图形成精神上的领导力量,在荒芜的思想田园里开垦出一片新天地。
“东林党”重振道德的运动缺少了皇帝的主持,是不可能成功的。
皇帝也是人而非神,他的高于一切的神秘力量是传统所赋予的,超过了理智范围带有宗教色彩,这才使他成为决断人间最大的权威。
而“东林党”没有这样的权威,更没有这样的力量。对文官来说,明朝应该是最为宽松的时代,既不重用也不打压。
没有思想的禁锢,文人言论相对自由,这一点比清朝不知要好多少。
这样的环境下容易萌发进步思想,在明朝哲学思想相对繁荣,王阳明的心学最为著名,也涌现出一批著名的思想家,如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子等。
“东林党”对于改善社会风气,激发士人经世济民的热情有一定的作用。
可在那种“众人沉睡我独醒”的社会环境下,仅仅依靠少数读书人来改变社会,无异于痴人说梦绝不可能。
当时的中国,是由无数个小村庄组成的大村庄,受过教育的士人凤毛麟角,绝大部分劳苦大众都是不识字的文盲,哪有什么思想意识!
所以说,“东林党”虽有振兴邦国的热情,也有经世济民的良策,但既得不到皇帝的支持,也没有广大民众的基础,犹如一阵拂面而过的春风,只是感觉暖意而无实质上的效果。
思想家李贽
02
李贽是万历末期的著名思想家,曾任姚安知府,后弃官从学,讲学布道门徒众多。
为了摆脱家族事务所累,出家为僧,静心治学大力宣扬自己的学说。
李贽善于独立思考追求思想自由,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可谓是离经叛道独树一帜。
李贽的学说介于“阴阳”之间,即伦理道德和私心贪欲之间,既尊崇儒家思想,又讲求功利价值。
黄仁宇先生评价为,如佛家的“游戏三昧”,亦如道家的“和光同尘”,类比非常恰当,也显示了黄先生对国学的精到。
李贽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评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
李贽的思想与传统是相悖的,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始终是重农抑商的,这是农耕社会最主要的特征。
中国的落后在于几千年几乎一成不变,小农经济成为历代固有的思维,而技术、贸易、金融、法律等强国富民的商业经济一直得不到发展。
国家治理靠伦理道德维系,缺乏可操作的法律规范,行政管理也没有细致可行的规章制度。
财货的统计数字失真,商业流通滞塞,国家收支体系混乱,官员工作效率低下,严重地阻碍了社会文明进步。
资本主义萌芽只是个幻觉!
03
许多人乐观地判断,明末已经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本人不这样认为。
以当时中国的情况,根本不可能发展出资本主义,农耕文明和资本主义之间的差异太大,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西方文明经过漫长的文艺复兴,又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洗礼,才逐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在科技、金融、法律、宪政等方面已经日臻成熟,资本主义是以高度发达的工业化为基础的,不可能由农耕文明直接向资本主义跨越。
即使在万历十五年之后,又过了漫长的三百年的二十世纪初,中国人试图学习西方。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实质上都收效甚微,因为没有资本主义的土壤,只学得皮毛而不及根本。
另一方面也缺乏先进思想的引领,进入清朝之后,思想禁锢日益严重,闭关锁国与世隔绝,中华文明实际上是大倒退,思想家更是几乎绝迹。
一个没有现代思想的民族,一个缺乏科学思辨的国家,谈何进步!由此而言,近代的一切就可以理解了。
不管中国多么渴望拥抱现代文明,多么迫切希望跟上现在文明,短期内是无法实现的,只能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做好一切。
思想家都值得尊重!
04
“东林党”值得尊重,李贽值得尊重,一切有志于改变民族命运的思想家都值得尊重!
中华民族的落后起于明朝,到了清朝愈加严重。
究其原因,主要是几千年来固守儒家文化,沿袭祖宗成法,在思想上没有创新,文化上缺乏改良。
民智未开就没有社会变革的基础,加之大一统国家相对稳定,缺乏进去精神和变革的动力,不像欧洲那样小国林立始终处于动荡之中。
虽然有李贽这样的“叛逆者”,敢于挑战传统思想,但终归势单力薄淹没于民众的汪洋大海之中。
社会变革思想先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使英国开启了工业革命,是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发动机”。
反观我们的思想家,几千年来只是孔子伦理道德思想的延续,只重道德操守而轻视计然之策,犹如独轮车一般,摇摇晃晃难以疾步前行。
中国长期的封建专制也是阻碍社会发展的一大原因,天赋君权的绝对权力,使最高统治者成为最不可控的因素,往往是帝王的能力和素质决定邦国的命运。
假如万历皇帝是个有为之君,那么明朝的命运也将改变,中华文明也不至于落后到如此地步。
英国在“光荣革命”之后,走上了君主立宪的道路,国家权力由君主转移到议会,这是现代文明的象征。
英国著名哲学家约翰洛克的思想影响深远,其后的伏尔泰、卢梭、康德和休谟都受其影响,理性思想的光芒照亮了中世纪黑暗的夜空,加快了欧洲走向现代文明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