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年来,中国以农业为主,而农业的根本是土地。将土地和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田。自古,各朝改革都离不开土地。不管是先秦时期的“井田制”,秦国商鞅的“废井田,开阡陌”,还是新中国后的“土地改革”,都紧紧围绕着“田”而展开。
田,在甲骨文中是在一大片垄亩上画出三横三纵的九个方格:
田,指的是阡陌纵横的农耕之地。有田野、田头、田间,古时候有田赋、 田契,围绕着田而建立的,是田家、田舍、田园、田庄,活动在田间的动物,有田鸡、田螺和田鼠。
带田的字,有“畴”,指连绵不尽的田垅。“畔”,指的是划分田畴的界线。不规则的田畴为“畸”。在古代,诸侯之间封地而建,两个诸侯国之间的分割线,即为“界”。“疆”,是交错领地之间的边界。“甸”,字形上是一个农夫弯腰在田里耕作。农夫收割的穗子忘下坠,所以沉甸甸的。刀耕火种的时代,为了可持续耕种,田会进行轮耕。肥田有好收成,瘦田就比较惨。
与田相关的“里”,由“田”和“土”构成,表示人们赖以生存的住宅与田地,是人们居住和耕种的地方。这里、那里,就是地方的意思。一里,还可以指五百米,如五十里路。里,还可以指与外相反的方位,来自繁体字的“裏”,原意为衣之内里,衣服的内层,有里边、里面、里头、里屋、家里等词语组合。
带里的字,有野、重、量、厘等。以野为例,为田园到山林之间的过渡地带。非耕种的,即为野,所以有野菜、野草、野花、野果等。非驯养的动物,有野鸡、野鸭、野牛、野猫等。未经教化的,有野人。不守婚姻规范的,是野男人。不在朝,不主政的,有野史、在野党。而你的欲望一旦超出了一般人的认识,就成了野心。而一个人野心勃勃,并不一定是坏事,总得跳出些框框,才能做出令人侧目的成就。
同理,大地是广袤无际的,不止有田,还有更广阔的未经人类开采的荒野之地。野外,有更美更新鲜的风景。
只是,中国人对土地的眷恋已经成了民族基因,几千年来没有变过。“留”,在甲骨文里,就是卯和田,表示人与田紧密相连。古时农人依赖土地,在故土常住不愿迁徙,哪怕遭遇在灾荒也不愿意背井离乡,卯住田地。在中国文化中,背井离乡是最为悲惨和落寞的场景。
“留”因而引申出停在某处不动的意思,比如留级、留步、留连、留恋、留念等。留守儿童就是被留在故土的孩子。大学毕业后不走为留校,留在海外为留洋,停留在海外学习的学生为留学生。此外,留还还可以用作留任、留用、留不住、拘留等。中国人好客,天下雨就会留客。”留“还可指保存,如留言、留存、留影、留胡子等。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留着最重要的东西,就不怕未来的恢复和发展。对于农民而言,田就是他们的青山,大地好比母亲。
主要参考来源:象形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