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儿子在qq上对我说,他已买好了京都到东京的车票,开始在报考的几个大学间忙碌穿梭,迎接面试、校考等事宜,从此以后的半个月时间里,没什么事情的话就不上qq了。我有事可留言,他有时间才能答复。
自他出国算来三个多月了,孩子从来没说过想家想我们的话,这是他长到18岁离开我时间最久的一次,对他对我而言,都是个不小的考验。
还记得他一岁多刚断奶时,我被单位派去中国政法大学短训进修。每天晚上下课后,抱着电话,听见还说不囫囵话儿的小人儿,撕心裂肺地哭着闹着要妈妈,我在这头忍着眼泪,说着哄他不哭的话。
后来觉得这样每天晚上扯捞,让孩子太难受,就决定不天天往家里打电话了。但孩子的爸爸又告诉我,刚会走路的儿子,每天天一黑就跑到卧室里,抱着床头柜上我的照片,边哭边亲吻,着实让人心疼。
我听了觉得还是打电话的好些,起码儿子能听见我的声音,知道我在某个他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地方藏匿着,就像平时在家我陪他玩捉迷藏的游戏那样,只不过这次寻找的时间太过漫长难熬了。
如今孩子长大了,按照心理学家的说法,是又一次断奶期,精神上的一次断奶。比起孩子小时候断奶的分别,虽没有彼此牵肠挂肚的难受,却更重要,也更不易成功。不然也就不会有很多所谓的“妈宝”、“巨婴”,他们身体成熟了,心智仍幼稚如婴儿。
家人说我是个细心又心大的妈妈,细心是指我每天一有空,就会趴在地图上看孩子去的地方,有时手里还拿只铅笔,把他的轨迹画出来,心大是我平日里言语中并不常提起他,也不怎么上qq找他问东问西的,更不会主动去和他聊天说话。
其实我不是不想和孩子联系,而是忍住不去搅扰他,尊重他的决定,一周只通一次话。
我想,我应该信任他,放手让他自立、独立,不能够还拿他当小孩子对待,唠唠叨叨地啰嗦他、影响打扰他、分他专注学业的心神。
回想起他刚升入高中那年秋天,他和同学们去军营中接受封闭军训。妈妈们在家长群里,因为没有孩子们的丁点消息而不安焦躁,像一群更年期提前了的妇人,每天紧张兮兮地自己烦恼自己。班主任不敢在群里冒个泡,一露头就被大家拽住轮番轰炸地提问,问得最多的就是:“怎么没有孩子的消息啊?”老师无奈:“你们想知道什么啊!孩子都那么大了,在部队有教官呢,尽管放心。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稍安勿躁。”
老师的回答真是一语道破天机。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别的班级里有被太阳晒晕的、有拉肚子发烧的,教官才会通知老师和家长,去军营里将他们领回家去。我们孩子的班级没有消息,说明孩子们都平安无事,家长尽管放宽心,静静等候军训结束好啦。也难怪家长过分担心,都是独生子女,平日里吃喝拉撒睡都逃不过这帮妈妈们的眼底,如今封闭训练,手机也不让使用,将孩子和家长也隔离起来了,对妈妈们来说真是煎熬。
我对自己的孩子,倒没有那么过于牵挂,他比我更心细,会照顾好自己,他也比我的心更大,很独立。
他心细,比如,出国前他特意把自己的空书包,像往常那样挂在餐厅椅子背上,特意交待我不要把它收起来。我没有问他理由,只是答应了他。因为我知道孩子的小心思,他怕自己不在家时我会想他,书包依旧端端正正地挂在椅子背上,这样每天我进家门时,第一眼便还可以看见它,如同他还在家里时,每天背着它上学和回家。
这让我很感动。
我想起从前,有一次我生病在家休养,每天早晨儿子出门上学前,会从书架上取一本书,悄悄放在我枕头旁边,好让不能下床不能行动的我,躺着看书打发时间。那一年他十岁。
我还记得一件小事,儿子临出发前的晚上,让我从书架影集里,找一张我家小狗尼莫办养犬证时拍的照片。我找到后我递给他,看见他将照片放进了自己的钱夹子里,和我们一家人的照片排在一起。原来他要把尼莫的照片带在身上,他要尼莫也和他在一起。
就是这样一个懂事重情的儿子,有时候却也心大得近乎无情。
比如他在开学后,就单方面不容商量地强硬规定我,只可以在周末的时候给他打电话,平时不要打电话骚扰他。呵呵,居然学会用骚扰一词了。
所以,我决定对儿子放手,他长大了,我们要在他挣脱父母爱的束缚之前,主动得体地从他的生活中慢慢退出。
其实早在儿子读高二时,考虑到他不久就要独自远行求学,我便有意识地疏远他,周末我们出去爬山。把他自己留在家里,让他学着自己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
儿子自幼适应环境能力很强,所以高三毕业他离开家后,我并没有太多的担心和焦虑。
儿子班级里的同学们刚刚出国后那段时间,家长群里热闹非凡,爸爸妈妈们纷纷诉说各自的担忧和思念。
有时候我看到别的妈妈们在聊,说看见孩子房间里的玩偶忍不住掉眼泪、说一天不和孩子视频就提心吊胆,说如何如何整夜失眠想念孩子……我就暗暗反思我自己:我是不是缺这方面婆婆妈妈的心眼子啊,怎么倒觉得孩子长大离开身边,做母亲的我,不用朝夕照顾他饮食起居,可以有更多时间精力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反而是一身轻松愉快呢。
闲暇之余,我也开始考虑,做些什么提升充实自己的事情,除了运动健身,我又重新提笔,业余时间开始爬格子,自己有更多事情要做,也就顾不得天天想孩子了。
除了看书写字,我还喜欢看地图神游。
家里张贴着一张中国地图和一张世界地图,卧室床头和办公室抽屉里,各放一本中国地图册,这是我的标配。
儿子离开家后,家里和办公室里,我又多配了两张日本地图,没事就拿出来看看,用手或笔,指指画画,地域区划和地貌地形,熟悉到了然于胸。
2016年1月23日,周六,雪后,强寒潮来袭,我宅在家里,看新闻联播中说日本也普降大雪,担心着儿子出行赶赴校考路途是否顺利、是否寒冷,却又无从相问,便习惯性地拿起地图,在纸上用手指划量着京都到东京的路线和距离,揣想着儿子的辛苦不易,狠狠心继续锻炼他的独立奋斗能力,并在心里默默为他祈求顺遂好运。
纪伯伦那首关于孩子的诗,写到了我的心坎里: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渴望自身的儿女。
他们通过你出生,却并非来自于你,
虽然他们和你在一起,却不属于你。
给他们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给他们的身体提供住房,但不要禁锢他们的心灵,
因为他们的心灵居住在明天的房间里,
你不能探访,甚至在梦中都不行。
你可以努力将自己变得像他们,
却不要设法把他们变得像你,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会停留在昨天。
你是发射孩子生命之箭的弓,
神弓手在无穷之路上瞄准目标,
他用神弓折弯你,好让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孩子,是我们拉开的弓弦上,射向远方的利箭,从此以目光关注,像守望者伫立在麦田。
儿行千里不担忧,因为妈妈心里有一幅辽阔的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