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对我很好,我知道。
如很多普通人的家庭中善良、勤劳、爱孩子的母亲一样,妈妈还全方面安排、照顾我的生活起居细致入微;自己舍不得花的钱,不管多少都舍得花给我。
我妈对我好,我也依赖我妈。好到都知道有“妈宝男”,不知道我算不算得上“妈宝女”了。初三时,妈妈离开家离开工作,租房专门陪读,被我爸埋怨;高三时,再搬到我读高中的地方租房陪读,我爸自己在家锻炼出来了烧好吃的菜;大学毕业,他们两个担心我一个人在陌生城市里吃不好饭,离开了自己熟悉的亲友圈,俩人一起来到隔了几个省的我的城市。
像大多被溺爱的孩子一样,我软弱单纯,生活自理能力差。几乎所有家务不需要我做,以至于大学煮方便面我直接冷水下面被室友笑了好久;高中,我的衣服大多都是妈妈买好了拿来给我穿;初中,我会一大早打电话问我妈,今天我这里天气怎样,我打算穿那件粉色的上衣,那我该穿哪一条裤子呢?
作为女孩,我却不算妈妈的小棉袄,即使是件袄,我自己感觉,也是中看不中用,不太暖不顶寒的那种。
我这件不太暖的棉袄其实从小是个乖乖女,超懂事听话那类型,青春期都没有任何叛逆的表现,却在大学毕业后被父母埋怨越大越叛逆,总忽略他们,不像其他孩子常打电话常聊家常。开始用“忙”做解释的我,最后发现,我并非真的挤不出时间跟他们视频一会,给他们买一件礼物,似乎真相是在故意忽略他们。我得到那么多的关心和爱,心里却有个洞,爱的容器怎么也填不满,一直感受着失去,感受似有似无的孤独和不被爱。
脑海深处浮现这样的场景
五岁
一个小女孩在门口玩,年轻漂亮的女人走近了伸手要抱孩子,说叫妈妈啊!小孩惊恐的看着这个妈妈,快跑回屋里藏在姥姥身后。
七岁
小孩睁大眼睛看着明亮大窗户,宽敞的院子,快乐的跑来跑去,感受着夏天里清凉的风,妈妈说,这是咱家。那些年里捉蚂蚁,采草莓……开心的不亦乐乎。
十岁
"妈妈,我想你了,我想家,你能不能来看看我,能不能来陪我"电话里带着哭腔和哀求,一次又一次。最后无奈的挂了电话,擦干眼泪,还了同学的电话卡。
是的,这可能就是我心里的洞。
我是在姥姥家长大的,妈妈是那个探望就有新衣好吃的人,和善也陌生,要抱我,我都不太认识有点害羞。上学被接回去,从姥姥家的精养变成爸妈的散养,有小伙伴,每天爬山摘果子疯跑开心的不得了。悲催的是,小学三年级学校倒闭了,我又一次离开了家,过上了一个寝室二十多人的集体生活,就有了那么多次电话哭诉,有了那么多求妈妈来陪我。但求而不得,他们正年轻,他们需要挣钱。
我和爸妈一起生活的时间是颠倒的,对此耿耿于怀。在特别小时,在特别需要他们时,处于盼而不得的状态,而等我到了应该独立自主放飞自我时,因为升学,妈妈终于放弃了挣钱,来照顾我,生活在一起了,也许母爱本能也许补偿心理,也许她心里还把我当作那个什么都不会不能干的弱小的小孩,我被“溺爱”了。一天又一天,自己无力又软弱,我不想活在大树下面,想保有界限做些自己能做的事,却又太贪心曾经那么渴望的妈妈的陪伴。
那些忽略他们的时候,隐隐中,是有着这些从未表达过的怨的----是他们需要我,在他们事业没有什么更大进展,在孩子长大后,他们想陪伴,而我最需要他们时,他们总是选择挣钱。
但忽略他们,没有对他们更好,我心理没有好受一点,我是一个不暖的假棉袄。
直到有一天,我无意看到一个公益性视频。有这样一个片段:天还没亮,一个小棚子里,一对夫妇一锅一锅蒸着包子,等待天亮来的吃客,女人问男人,我们什么时候能把文文接回来?男人沉默,然后答到,生意好一点。手机视频里小女孩的声音,妈妈,我好想你,你什么时候来接我啊? 那一瞬间,我泪奔了,忍不住的泪水冲刷着我故作坚硬的心。想起那无数个我给妈妈打的电话,我以为只有我想家想的无助想的直哭,而我妈只想挣钱,在这一瞬间,我看到了还有左右为难也想孩子的妈。原来,我妈爱我,我妈不是选择了钱而忽略了我,她一定一直在为早日跟我一起生活而更努力过。
因为生活境遇,他们不得已让我做了和长辈一起长大的孩子,离家的孩子。而我又是何等幸运,有这样宽容无条件爱我的妈,在她条件可以的时候,陪着我,给我她能给的一切好,疗愈着我以为的伤。
后记
去年我结婚了,父母回了老家,不再为了我来回迁徙,过点自己的生活。而他们真的是那种,你需要我,我就冲过来,你忙,我就告诉你吃好睡好心情好,从不打扰。好像,他们也习惯了我不在家的日子。
我反而开始给他们打电话,念叨之前不理会的家长里短,跟他们撒娇说你们怎么不管我了呀,视频里吐吐舌头,让妈妈看舌头上的齿痕,让她发挥养生的特长,指挥我吃什么健脾。
母亲节,妈妈终于不再是个只付出不求回报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妈了,她说最近腿疼,听说有海盐袋,嗯,我就买了送她。
最后,跟所有有条件的母亲说,在孩子小时,做个勇敢的狮子,陪在他的身边,一家人在一起,谁怕贫穷与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