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有时候好想把手头的工作停下来摆烂。尤其是像老鼠钻风箱,夹在中间受气的时候,心里累,身体也累。
有时候觉得人世间怎么这么难。但是看到烈日下暴晒仍然不停工作的人、瘦弱不堪却肩负重物的人,痛哭流涕却仍要安慰亲人的人,忍辱负重却不得不对现实低头的人,又忍不住想落泪。其实自己心里也明白,这些悲戚于事无补,也不排除兔死狐悲的情绪在其中。金字塔从上到下,哪里不卷?哪里不负重?只是程度有差异而已。
曾经听人聊天讨论说,现在每一个城市、乡村都有一些落魄无为者。 而这些不幸的人们,你将发现,他们都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缺点——怠惰。缺乏行动力将使他们陷到某种“泥潭”之中。 除非他们被迫离开这个“泥潭”,否则他们就将一直深陷其中。
我心里不太赞同这种观点。一分为二地看,确实有的人是因为怠惰、拖延、缺乏行动力造成贫困落魄。但是任何时候都还是有一些勤奋却仍然过得很苦的人,不是吗?可悲的是,你明明知道有些努力无法突破结界,但是你还是不能停下努力,这就不得不继续“内卷”。
听过一个寓言故事,有两匹马各拉一辆大车。前面的一匹走得很好,而后面的一匹常常停下来。于是主人就把后面一辆车上的货挪到前面一辆车上去。等到后面那辆车上的东西都搬完了,后面那匹马便轻快地前进,并且对前面那匹马说:“你辛苦吧,流汗吧,你越是努力干,人家越是要折磨你。”来到车马店的时候,主人说:“既然只用一匹马拉车都可以满足需要,我花那么大的成本养两匹马干吗?不如好好地喂养一匹,把另一匹宰掉,总还能卖点肉、拿到一张皮吧。”于是,他便这样做了。自以为聪明的那匹马因为懒惰和偷奸耍滑,最终害了它自己。
一个人工作时所表现出来的吃苦耐劳的精神、随机应变的能力、阳光向上的心理,不但与工作的效率有很大关系,而且对于他本人的品格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从工作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人格,你的工作就是你的志趣、理想,只要看到了一个人所做的工作,就“如见其人”了。
HR经常开导人:永远要想着我不是为老板在工作,我是为自己在工作。老板不用我,用别人也能完成工作;但我没有这份工作的话,还得到处去找工作。老板不在身边却更加卖力工作的人,将会获得更多奖赏,并且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如果只在别人注意时才有好的表现,那么你永远无法达到成功的顶峰,因为你活在别人的目光里,你对自己没有正确定位。 如果你对自己的期望比老板对你的期许更高,那么你就无须担心会失去工作与晋升机会。可是转头一想,这不就是要求自己无怨无悔地内卷吗?
想想在加拿大定居的不李姐,就是拒绝“内卷人生”的代表之一。结不结婚、从事什么职业、追求何种层次的物质生活,不需要攀比,也没有心理负担。可能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匹偷懒的马,在你不堪重负时候,就该放出来吃吃草了吧。但是也要小心不要让怠惰的心理成为你精神世界的主宰,它相当于一种慢性自杀,会逐渐侵蚀掉你的生命。人们常叹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其实人生悠长,只要筹划好它的用途。如果你持续安于怠惰的现状,奋斗的激情就会渐渐失去,随之而来的是日复一日的停滞不前和越来越多的危机。
经常听朋友开玩笑说:你知道小青蛙是怎么死得吗?答案是:跳死的,卷死的。但是如果不跳不卷,可能又会饿死。那么跳还是不跳,跳到何种程度就很值得琢磨了。如何在天平上找到恰到好处的支点,这是关键。
《轻松主义》的作者提出一些问题:你是否觉得当自己想做出更大的贡献时,又缺乏精力了?当你跑得更快了,但却没有更接近自己的目标?面对职场内卷,在崩溃的边缘摇摇欲坠?生活中只剩关键的事,时间还是不够用?我们不得不摒弃琐碎,直抵精要,只做最重要的事。在摒弃不必要之事后,想方设法让关键的事能够有条不紊、从容不迫地进行。你要更聪明地高效工作,而不只是更努力地工作;要愉悦地享受文学诗歌音乐带来的丰盈感悟,以轻松的状态,轻松的行动,走出轻松人生。
生活或许是艰难和复杂的,聪明的你,只能想方设法,用简捷方法解开一道道难题。就像曾多次获得普利策奖的美国作家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写的那样,我们每个人都要“信守诺言,走完这段路才能长眠”。有的时候调整好心态,像太极一样使用巧劲,去克服那些挑战、阻碍和困难,你可能会获得更轻松、更愉快、更有成就感的生活体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