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病开始,我的思想似乎发生了变化。
最初在家休养时,我每天就是吃吃睡睡,看看电视。身体不是特别灵便,需要对它格外关照。后来,自我感觉身体没有什么不适了,我却有了些许的焦虑。我不知道该如何去看这场病,到底是因为什么才会如此?医生说,脑动脉瘤出现的原因有先天性的血管缺陷、高血压、动脉硬化、感染或外伤等因素,我不知道该把自己的情况归于哪一类。我的朋友都劝我要好好休息,不要过度用脑。这可能是我自己比较焦虑的事情,我不知道自己现在在做的事情是否属于过度,我也再三向医生确认自己的情况是否是主要原因,期待得到更多的确认。
我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我在探索身体可以有的边界。也有一个好笑的念头冒出来:在我“与世隔绝”的这两个月,我是不是要“励志”一些,等我再“重出江湖”,会让大家看见一个全新的自己。但这本身就很好笑,我没有办法用两个月的时间让自己的身体出现截然不同,更没有办法让自己的心智有大的飞跃。
我开始想,我要如何,才能对身体有更多的关注,梁老师最近健康方面的书读得比较多,从她的简书分享里,我可以看到。对于自己,我需要一点点开始。这个时候,我又刷到了刘开心的视频,她是一个EDS罕见病患者,从出生开始,她就被关节松弛、消化道瘫痪、心脏问题、免疫系统异常等等这些症状困扰。当即下单买了她的那本《愿你可以自在张扬》,我想读她的故事,感悟自己的人生。

翻开书,我就被她的这句话治愈了:那些没能毁灭我的,似乎并没有使我更强大。但我每每想起它们尚未摧毁我,依然欣慰而感激。是的,这句话,可以完美地表述我的现状,我没有因为我的这场病让自己更强大,但我很感恩它没有摧毁我,让我成为不幸中的万幸。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能够和爱人待在一起是幸福,和孩子打打闹闹是幸福。在一起散步、在一起聊天,在一起的所有,我都感到无比幸福。而我也开始珍视自己的身体,它已经给我提了醒,我不可以再次对它置之不理。相比之前的我,要进行适当的运动,也在不断的尝试找寻适合自己的运动。日常的饮食也会稍加注意,无论再忙,如果觉得自己需要睡觉,立马扔掉所有的东西,自行“关机”。我在尝试与身体和解,与它共同携手向未来。
以下是我从这本书摘抄的语录以及我的感悟:
1.我从未真正走出焦虑,而只是在学着逐渐接纳一个始终不安的自己。
我的感悟:我是一个亦焦虑体,只要有自己在意的事情未做好,我都会变得焦虑。也许,就像开心说的,既然走不出焦虑,那就学着接纳那个始终不安的自己。现在是自己在火柴公益和教练对话的第四年,我能感受到自己的内心更加地强大,学会看见自己的情绪,和它对话,找出最优解。这也是进步。
2.也许能稳定下来的不是情绪,而是我们对自我与世界的认知和接纳。
我的感悟:曾几何时,我被“父母情绪稳定,孩子的情绪才会稳定”诸如此类的话绑架。一旦孩子出现问题,我总是会陷入纠结的状态,都是因为我不够好。可是,真的有必要要求自己时刻保持情绪稳定吗?我是普通人,会开心或悲伤、平和或焦虑,作为人的美妙恰恰是因为情绪的时刻流动而非永恒不变。需要稳定下来的不是情绪,而是我们对自我与世界的认知和接纳。通过与教练沟通,通过专业读写,我不再纠结情绪是否稳定,而是当自己真正需要爆发的时候,找到合适的宣泄途径。现在的我,更加坦然、淡然。
3.生活始终伴随着很多很艰难、很棘手的事情,而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好好爱自己、好好照顾自己,因为没有人比我们自己更适合做这件事了。

4.去好好生活吧,你所能拥有的一切,你踮起脚尖或是跳起来能够得到的一切,都是你值得的。
5.对自己的爱与呵护绝非自私的举动——只有接纳自己,才有余力去爱这个世界啊。
我的感悟:我很重要!我很重要!我很重要!
在一次采访中,有人问开心,你现在还有什么未完成的愿望吗?我听到这个问题,本能地有些难受。或许,大家看到需要鼻饲管的人会想要可怜她、帮助她,这是一种强者对弱者的不平等。开心说,前几年或许有,现在我都已经实现了。我觉得这句话实在是太有力量。我想做的,我都做到了。开心才是她人生的大女主。
6.苦难也好,幸运也罢,无论降临在谁身上,我们都得承受,也都承受得了。
7.我只是我,不因疾病而变得渺小,也不因“仍然活着”而更强大。既然不甘心放任自己深处劣势,等待他人捍卫,倒不如把决定权我在自己手里。这世界很大,我看过了,还想再多看看,如是而已。没必要把这叫作“坚强”。
8.当医生问我:“你是属于相信奇迹的那类人吗?”
我说:“我就是奇迹啊。”
世界本身就是奇迹,生命也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