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媛读书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作者:[日本]岸见一郎 古贺史健
翻译:渠海霞
2019年初读此书,速读。
2020年疫情居家期间再次阅读,精读。
此次的阅读过程中反复的阅读、理解、推敲、琢磨。
每章每节都做了笔记,摘抄金句,以及记录自己的收获感想,也有自己通过阅读提出的问题,提问后自己的思索和回答。
今天这篇笔记记录阅读推荐序一二三及译者序的感悟,在开始阅读这本书之前的思考。
收获摘抄
本书中指出,阿德勒心理学重视当下、人际关系、勇气和决定的重要性。
阿德勒教育理念:既不要批评孩子,也不要表扬孩子。
虽然阿德勒内向敏感,自卑,但战胜自卑,逆袭成功。
发生什么事不重要,我们怎样看待这些事才重要。
关注人的潜能和价值。
爱、胜任感和控制感是人类基本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
潜意识决定着我们的人生。
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你怎么看待过去,而我们对过去的看法是可以改变的。
所谓的心理症状是为现在的目的服务。
人们经常借爱之名行支配和控制之实。
每个人都守自己的本分,过自己的人生,人和人之间就没有那么多纠结和烦恼。
你急着奔向未来的时候,说明你已经不喜欢现在了。
阿德勒心理学把自我从过去、人际关系和未来中解放出来,把人生责任感和选择的权利交给我们自己。
我们其实一直都很自由,承担这种自由和责任需要无畏的勇气。
勇气是关键,是我们人生问题的最终解药。
在本书中指出让人感到困扰的三大束缚。第一个束缚来自过去心灵的束缚,第二个束缚来自人际关系(心理困扰来自社会和他人的期待和评价),第三个束缚来自未来。
自卑是抗拒改变而用的借口,缺乏让自己过的更好的勇气。
克服自卑,发觉自己独特的价值感,阻断自卑,从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发现自己的存在。
心理问题来源,人们对自我价值的问题产生误解,很多人牺牲自己讨好他人,病态的心理模式。
阿德勒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竞争和完美的愿望,并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一种奋力拼搏、追求优越以适应环境,从而达到自我完善的能力。
阿媛闲言碎语话感悟
《被讨厌的勇气》是一本从自卑到勇气的改变之书。
既然自卑是存在的必然,何不给自己更多的勇气呢?
很多时候我们获得的成功恐怕是他人眼中的成功,未必真正是自己的成功。
相信不少人初读此书内心一定会受到不小的冲击,它颠覆了我们过往的经验和认知,但之后你会发现试着用书中“目的论”看待问题,你会感觉“认识”上了一个更新的高度,你发现自己有所成长和收获。
人生而就这种勇气,但在前行的路上有多少人忘记了、藏了勇气,少了力量。找回勇气,重新带上它和力量上路。这种勇气是什么?是重新认识自己的勇气,是理解他人的勇气,更是了解过去、开创未来、活在当下的勇气。
青年人为什么会焦虑和迷茫?是因为没有力量,没有榜样,没有指引,没有勇气。你一旦有了强烈生存下去的勇气,我相信那些“没有的”也会因为你的勇气吸引而来。也许你会指引自己,给自己力量,也许你会成为自己和他人的榜样。不如试试看,也许收获不止于此,愿这勇气的火种点亮你的人生,照亮你前行的人生之路。
在读这本书之前请思考几个问题。
在阅读我的读书笔记感悟之前,请你也试着像我这样思考如下这些问题吧。
相信在这些问题当中,你能够有和我不一样的回答。也许我们还能有类似的感受和相同的看法。
我们一起交流这本书,也希望和你一起探讨人生的勇气和幸福这个话题。期待你的留言。
阿媛的提问
要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里?
如何面对自己的缺陷?
如何处理自己的人生课题?
你怎样看待自己的过去?
你是否很在意他人,外界给你的评价呢?
你对自我的评价又是如何的呢?
你有何目标?这目标是什么?
你为你的未来有怎样的规划呢?
什么是自卑?
拥有自卑的人有哪些特质?
自卑是怎样形成的?
历史上哪些名人有明显的自卑倾向?
如何克服自卑?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将去到哪里?
什么是幸福?
如何获得幸福?
书中有一些关键词,如:自卑感,创造性,自我社会意识,课题分离。那么这些又是指什么呢?
思考感悟和自问自答
我们要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里?
其实大多数人大多数的时候,我们都活在别人的期待里。因为我们生活在人类的群体当中。但活在别人的期待中会失去自我,忘记自己是谁。不知为谁、为什么目的而活着?有些时候我们无法满足别人,但这并不是我们的错,也不是他人的错。我们没必要拿别人的尺来量自己。与他人和谐相处,礼貌文明。希望他人理解自己,自己也先表达对他人的理解。
如何面对自己的缺陷?
自己的缺陷正是可以让自己获得学习和提升的好机会,勇敢地面对它、正视它,你甚至可以超越他,从中学习到更多,也许你的缺陷可以在此过程中转化成你的优势。这未尝不可呀!
如何处理自己的人生课题?
我们处理人生课题时,经常恐惧和逃避,但这并不会让这些人生课题因而变得轻松和容易解决。正视它、勇敢地去解决吧。
有些课题没有最好和更好,也不需要全部都是最好。积极的去处理就好,不需要太多的自我评判,也不必在意他人的评判。想想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你实现这一课题的目的是否是为了展现你的生命价值呢?让你的人生更有意义了呢?
不要设定界限,不要“戴墨镜”,否则这些课题就失去意义了,所有课题都是为了丰富和完善我们的生命的意义而来的吧。
你怎样看待自己的过去呢?
过去既是经验经历,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从中学习到了什么是关键,有什么误区需要及时看清和调整。
你是否很在意他人和外界的评价呢,你对自己评价又如何?
我挺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有讨好他人的倾向。对自己评价过低,觉得自卑,害羞,怕出错、出丑,怕被别人嘲笑。最近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尤其是在形象,情绪控制和释放。
你有何目标,目标是什么,你为你的未来有怎样的规划呢?
我的目标是拥有财富和智慧,成为受人尊敬的人,继续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的知识,希望成人达己,终身学习成长,进步,有知识,有智慧。
(阅读本书之前的思考和想法,精读和思考后我的想法和认识也发生了改变。)
什么是自卑?
我查阅了相关的资料,简单记录一下。
自卑:不能自助,软弱,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
形成的原因:幼年时对别人依赖,自己无能引起。
又是驱使人能成为优越的力量,增强信心、给与支持。
有双向的作用:攻击和力量是克服自卑的手段。这是隐藏在所有个人成就后面的主要动力。
对有些人促使成功。对有些人引起精神病症,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失去希望。严重的有轻生之念。
克服:自我实现,心理暗示,发挥优势,找到突破,实行目标和计划,发挥长处,获得成功,找回自信。
列举几个自卑的名人:尼采,弗兰克林,卢梭,毛泽东,白岩松,张越,王菲等…
毕淑敏有篇文章《几乎所有的名人都体会过自卑》中说,接纳自卑,把自卑当成朋友,战胜自卑,卑微里也有不容小觑的力量。
阿德勒:生而自卑,一生去提高自己的技能、优越感和对别人的重要性。
(以上是我查阅资料后简单记过关于自卑的定义、原因、作用和克服自卑,以及我们如何做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卑。)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去到哪里?
说老实话,其实我自己实在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我到底从哪里来,又欲去向哪里。
我认为,我是父母的孩子,是家族的一份子,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有人说,我们所有人都是大自然的儿女,我们从大自然中来,最终也要回归大自然。在这天地行走的路程中,我们发现自我、发现大自然、发现他人。在我们从起点走向终点的过程中,我们努力创造、贡献,为大自然的美好贡献自己的力量,完成使命。
有的人很早就弄明白了自己是谁,从哪儿来要去哪里,有的人一直在寻寻觅觅,我想和我一样寻觅的人,不是没有使命,也不是不能完成,是面前阻碍遮挡了我们的视线。
我们要做的是清扫障碍,增加勇气,实现愿望,完成使命。往往这些人很执着很认真,使命感也很强。只是他们担心害怕,缺少勇气。
我就是胆小者,我是热爱教育、心理、爱读书的阿媛,希望帮助别人答疑解惑,指点迷津,但总觉得自己还要经过很多的历练和成长。我很自卑,有时的自信也是自卑。
我从生命的源头而来,我将去完成我的使命,而我从前迷茫也缺少勇气。
什么是幸福?
幸福是自己活的开心快乐满足,有价值,对他人有贡献,有成就感。
如何获得幸福?
让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贡献,用自己的特长帮助别人,也实现自我,帮助他者实现,成人达己,此生便是幸福的。
本书中讲到获得幸福的方法是: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
常常为诸事烦恼的现代人,不是缺乏获得幸福的能力,而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我们经常烦恼烦的是什么?恼的又是什么呢?烦自己做不好,没有实现愿望,恼别人没有帮到自己,恼自己没有给别人帮上忙。
所以说人际关系成了人们的烦恼,人了解自己了解人性后,方能更好地帮助自己和别人与大家和谐快乐的并肩解决各种问题,自己完成使命,也帮助别人完成使命,这才不烦恼,这才会更幸福。
我们真的能帮助别人吗?
答案非也。
我们只能与他人处好关系,人与人互为镜子,当自己成长的足够好的时候,又与别人和谐之时,别人通过与自己的交往互动中获得启发和改变。这时我们会间接的帮助别人,但最终帮助自己成长的那个人还是我们自己。成长是自己的事。
(上面问答思考是阿媛读此书之前的思考。读完此书,发现好多想法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