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啊,不淡泊明志怎能成功?不忍受寂寞又怎能收获?忍受寂寞,我们才能提升自己。我相信寂寞过后,一定会有美丽的彩虹出现。
诸葛亮躬耕于南阳,遍读诸子百家,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在寂寞中完善自己,终成一代名相。陶渊明独自“采菊东篱下”,在寂寞中坚守自我,终成一代名家。明代宋濂早年刻苦学习,遍观经书,在寂寞中勤奋努力,终于成为了大文学家。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正当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之时,却因李陵事件,而受到宫刑。宫刑它是中国五大酷刑之一,也是最残酷的刑罚之一。执刑人用刀子剜掉受刑男子的睾丸,如果受刑者是女的,那么,这么女性将永远地失去生育能力。总之,这是一种对人格施以极大侮辱的酷刑。
腐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司马迁当然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可后来他想到,人总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的轻重意义是不同的。他觉得自己如果就这样 "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无价值的。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孙膑等人,想到了他们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骄人成果。司马迁顿时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气,他毅然选择了腐刑。面对最残酷的刑罚,司马迁痛苦到了极点,但他此时没有怨恨,也没有害怕。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 史记写完,"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正因为还没有完成史记,他才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
从上面的例子子可以看出,我国古代仁人志士的成功,都源 自己能够耐受寂寞,静心沉稳,成功源自于自身的修为,不忍受寂寞,人怎么成熟?怎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呢?金庸笔下哪个武林高手没有经过刻苦习武,独自修炼呢?又有哪个高考状元不是从寂寞中走出来的呢?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变的朝代,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已经使急功近利成为时尚,在这种情况下,要使自己能够忍受寂寞就更难了,所以成功的人才会只占少数。
大家知道,被称为“文化昆仑”、“学界泰斗”的钱钟书先生就是一个能淡泊名利忍受寂寞的人,他从来都不愿接触媒体。记者采访,他回避;
为他录像,他拒绝。他从不接受什么邀请,只是一个人在寂寞中创作。法国的浪漫主义作家雨果在写《巴黎圣母院》时,将衣服锁住,把钥匙扔掉,强制自己不出门,终于在短短几个月内完成了这本名著。伟大的育种专家袁隆平更是令人肃然起敬,他独自研究,独自实验,终于成功的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解决了粮食问题,获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但他依旧如往常一样在田中研究,以更多的造福人类。
当然,一个人也不能永远的寂寞下去。忍受寂寞只是一个过程,一个充实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等到自己已经有了真才实学后,才能一飞冲天,走向成功。相反,如果你急功近利,那是无法实现的。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闻。”让我们在寂寞中成长,在寂寞中努力,在寂寞中提升,在寂寞中超越。相信我,寂寞过后一定是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