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是指按原样接纳自己、他人和处境的能力。耐心等于等待的能力、即使在自己有疑问和期待的情况下也能够容忍伴侣的行为方式的能力、延迟部分满足的能力和给别人时间的能力。耐心的发展依赖于对所涉及的现实能力的评估。几乎没有人在原则上是缺乏耐心的,他可能是在准时、条理、忠诚或者勤奋/成就方面缺乏耐心。耐心这个能力最能体现出“一个人是如何被对待的,他就很容易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这个特征。如果小时候稍有差错就被责罚,很少被耐心宽容和等待,长大后他也会对自己极不耐心,常常审查自己并自责,外界稍有反应就会赶忙开始“内部自我对话”,进行自责、自评、自卫或自我鼓励,显得非常躁动不安,而不是坦然、安详。很多人会自我评价说,我对别人会比较有耐心,对自己以及自己的亲人就比较没耐心了。与别人交往时,我们也许与之有利益关系,也许有礼貌上的自我要求与约束,因此比较容易做到在一段时间内接纳对方的状态,去调整自己或稍后再想办法令对方改变,对自己或对自己的配偶、孩子,就不能容忍、等待,恨不得要对方立刻按照自己的意思转变。
失去耐心的主要外在表现就是急躁的情绪,对自己或对对方的不满,语速加快,语气强硬,一些肢体动作也开始加速,等等。
有的人会说:我这人没耐心。事实上,没有没耐心的人,一个人总会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耐心的。例如,他可能与家人交谈时没有页耐心,但是他可以花一个上午的时间非常耐心地修理家里的马桶。她可能对父母和丈夫没有耐心,却对几个月大的孩子充满了耐心。
自责固然是常见的对自己没有耐心的例子,经常自我鼓励、自我激励也是对自己没有耐心,因为这同样是不能接纳自己现在的样子,催促、激发自己去改变,它比自责要好一些,能正向地去运用自信的资源,鼓起自己的希望与勇气,令自己振奋精神、努力工作。但无论如何转移和掩饰,它的基础是对自己的不满意、对自己现状的不接纳。过度的自我鼓励有时带来的是更大的伤害。
忍耐与耐心是不同的。“忍字头上一把刀”,说明中国人的忍耐工夫还是不错的,要到忍无可忍才无需再忍。然而,行为上的忍耐和情感上的耐心是两回事,需要用力来压制,可见情感上早已经多么不耐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