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回国,回到十几年前的起点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也在慢慢适应这个一直不太喜欢的环境,不知道是好还是坏,信念还是比较坚定的,自己默默努力,好好生活学习,过好每一天,期待以后能过上理想的生活。
清明假期三天,或许是年纪确实不像二十几岁的时候了,出去玩觉得没意思,基本都独自待在屋子里,看看书喝喝茶,倒是有点老年人的样子了。学习也不是很学的进去,前段时间因为出差落下的法语课也没有利用假期好好补上,开始感觉有点吃力了,也是,舒适区里待的太久了,动脑子的事情总感觉力不从心,就如同长时间不锻炼,偶尔运动,也会感觉不舒服,好习惯坚持并不容易,但是如果不坚持,肯定是不行的,我也不喜欢老是把自己活成一个样子,那样的人生实在太无趣了。
年龄越大越感觉时间不够用,一天天时间过得很快,儿时的一天感觉很漫长,上学那会上午四节课下午四节课还有晚自习,感觉一天好长好难熬,现在一天过得毫无感觉,时间的错觉真的比较奇妙。我也能理解,小时候哪有手机电脑电影微信诸如此类的东西,生活比较简单,现在各种诱惑各种娱乐都在消耗原本不多的时间,碎片化信息冲击,思维混乱,专注力极其缺乏,这或许就是感觉学习吃力的原因,不是自己变笨了,是自己不能保持集中精力干事情。今天听音频,谈到白岩松没有微信,生活过得简单充实,这倒是有点断舍离过简单生活的味道,我虽然很少发朋友圈,但免不了关注查看他人的朋友圈,时间啊就是这样不知不觉从指间溜走了无痕迹的,很少能够静下心来好好思考问题,思考深度乏善可陈,学会的大多是流行用语鸡汤文字人云亦云的正确废话,没有切身感触的文字,即使辞藻再华美也是一堆废物,没有独立的思考,即使能说会道侃侃而谈也是虚头巴脑,自己还是缺乏作为独立个体的精神内核。
清明节假期,自己没有回家,在这个寄托哀思怀念逝去亲人的日子里,自己也有所得。至少看了几本书,也有些收获,我深知自己性子急躁,做事贪快读书贪多,效果并不好。从回国到现在,陆陆续续在微信读书也看了45本书了,大慨用了200多个小时,也都是业余时间,总结读书体会,还是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读书太杂,没有重点,跟猴子一样捡了西瓜丢芝麻,或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缺乏读书缺乏整体规划,这不利于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架构;二是读书太快,攀比数量,不求效果。读书是个人的事情,功利的社会连读书也搞排名激发了人的功利之心,读书多似乎很牛气,其实啊,读的效果如何只有自己知道,读书是为了自己何必在乎他人在乎排名在乎数量?三是书评基本没写,读书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对一些好书的知识吸收消化不够,光有输入而输出实用环节没有,那样读再多的书也是过眼云烟春梦了无痕迹。四是读书偏好明显,虽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读书个人觉得还是要拓宽知识边界,拓展认知范围,老是看自己感兴趣的,其他好书基本不看,容易禁锢自己的思维,自我限制视野眼界,那样的读书意义其实不大。虽然对于精通一门知识需要刻意练习,但拓展知识面需要的是博览群书融会贯通,这方面自己还是比较欠缺的。
总结是为了下步去改变,行动力是改变的前提。每天一定要抽点时间或沉思或冥想,思考自身不足,持之以恒去改变,否则逝去的十几年得到的教训基本没用,未来的岁月还会重蹈覆辙,自己不希望这样的情况出现,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要改变,开始比较难,但是要坚持上路,不去试试怎么知道,不出去看看阳春三四月莺莺燕燕的花朵不问问沁人心脾的花香不感受草长莺飞春意盎然的景色,怎么能切实感受到春天的魅力怎么能真切感悟生命的美好?
过往不念,当下不惑,未来不畏,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立足当下山高水长,展望未来路在脚下。
此为清明假期结束后的一点胡思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