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家人去乡下,到一个大妈的田里去摘菜。摘着摘着,看到另一家的菜棚有漂亮的花,于是想靠过去看。大妈提醒我们:“别去,那家人有病。”大妈说,那家的老太太每天晚上都会在田里走来走去,大声骂人,也不知道在骂谁,吵得邻居睡都睡不着觉。
听着描述,那位老太太晚上应该是“凭空闻人语”,就是总会听到有人在骂她,于是会和那个不存在的人对骂。这些属于精神分裂症的表现。其实在农村,很多有精神疾病的人都是被长期忽视的。患者的家人要么对其放任自流,要么锁在家里;邻居也把她们视为异类,退避三舍。这类人自身状况堪忧,境遇悲惨。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中国农村妇女由于抑郁症,自杀比例很高。
目前,由于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城市地区民众对精神卫生的偏见慢慢在消除,意识逐渐增强,会主动的去解决心理健康的问题。但是在农村的患者却还是无助的。按照患病率来算,40-50户的村子,就有十个人左右患抑郁症,一个人患精神分裂症。如果长期得不到治疗和有效的护理,患者的情况会越来越糟,还会有扩大效应,会影响家人、邻居,甚至更多的人。这样,负反馈的闭环就会形成。这些患者如果能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治疗,那结局会完全不同。我们听到那位老太太的事情,现在也唯有一声叹息。
希望,“健康中国2030”大战略的车轮继续滚滚向前,让关爱的光芒照到更多的角落,无论人们在城市还是农村,无论人们幼小还是年老,都会有更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