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band表,36.101协议规定,band1-band32用作FDD通信(频分双工),所以1-32它们的频段是成对出现的,带宽相同,且下行频率一般要高于上行频率。而band33-band64用做TDD(时分双工),由于是不同的时间占用信道,所以在band33之后,就只有一个频段。
问题一 :为什么band编号顺序不和频率大小相一致
原因一:band发布的时间不同,你可能注意到了band16上行与band34、band1上行与band36的频段划分几乎一模一样,一个频率怎么可能既用作FDD又用作TDD呢,这是因为有些band发布的早,但由于分配不合理,不稳定,干扰等因素最终被收回从新分配,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这种现象。
原因二:出于业务需要,请看,band38完全被band41包含,你可能会觉得既然这样,那38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啊。是这样的,我们习惯于每0.1MHz划分一个频点,band38带宽50MHz,就有500个频点,这在它发布之初是满足业务需要的,但随着移动业务的进化与推进,我们不得不考虑用户更大更复杂的需求,划分更宽的频段,因此41应运而生,这也导致了band41有2496MHz却排在了band38之后。
问题二:aedf频段是怎么来的
3g时代,命名没有统一的标准,当时国家按照传统习惯,对使用FDD制式的WCDMA频段使用罗马数字Ⅰ、Ⅱ、Ⅲ、Ⅳ命名,对使用TDD制式的TD-SCDMA频段使用英文字母abcd命名,2002年,工信部公布了三个频段,即1880~1920MHz、2010~2025MHz和补充工作频率2300~2400MHz,分别被称为a、b、c频段。在4g时代,TDD依旧延续了这种以字母命名的传统,只不过在国际上LTE标准成型之后,为了与国际接轨,废除了之前的分类,而使用世界通用的分类方法,即1880~1920MHz为f段、2010~2025MHz为a段、2570~2620MHz为d段、2300~2400MHz为e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