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临死前,蜀军中的将领,最有能力的,也就是姜维和魏延了。姜维虽然在诸葛亮第一次伐魏时,才归顺蜀汉,可是他能力非凡。姜维算是诸葛亮的关门弟子,得到了诸葛亮的真传。他后来居上,很快超过蜀汉军中将领,成为蜀军骨干。诸葛亮病重时,只有姜维在身边,负责诸葛亮“祈禳之法”的保卫工作。在诸葛亮病逝时,姜维作为诸葛亮的继承者,继承了诸葛亮的兵书、诸葛连弩制造之法,还有诸葛亮的遗志。所以,除掉魏延这种事,为什么诸葛亮不会选姜维,而选择马岱呢?
马岱是五虎上将马超的堂弟,他武功和超一流武将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虽然马岱勤勤恳恳,可是在蜀汉军中地位一直不高。他一直在蜀军中,充当一个冲锋陷阵的苦力。
但是马岱有几个非常突出的特点:一是狠厉果决,拿得起放得下;二是出手利落,战斗效率极高;三是诡谲狡诈,非常务实。
马岱初次出场就展现出他果决狠辣的特点,这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五十七回中(回目:柴桑口卧龙吊丧,耒阳县凤雏理事)。马腾、马铁入京伺机里应外合,欲杀曹操,却被曹操识破擒杀。逃回的兵卒告知城外等待的马岱,马岱陡遇惊变,他立即将一千人马全都弃下,孤身一人化妆逃跑了。通常情况下,一般人会带兵马同时逃跑,以图自保。但马岱非常果断,弃下兵马,独自逃走。不但将敌人骗过,把自己人都骗过了。
马岱第一次展示武艺是在《三国演义》原著第五十八回,对阵曹魏潼关守将钟繇(回目:马孟起兴兵雪恨,曹阿瞒割须弃袍)。潼关一战,马岱仅用了一个回合就击败了曹军守将钟繇,相当的干脆利索。
而在《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中,在葭萌关前,马岱的两次诈败,体现了他不凡的心机(回目:马超大战葭萌关,刘备自领益州牧)。魏延欲抢头功,率先头部队遇到了马岱,双方交锋,“战不十合”,马岱诈败而走。魏延追击,被马岱一箭射中了左臂。魏延这个人就已经相当诡诈了,魏延自己就善于诈败,但这次却被马岱诈了。本回中,马岱还想诈张飞,但没有得逞。马岱射伤魏延后,张飞来战,不到十合,马岱故伎重施,又诈败。张飞正欲追击,被赶来的刘备劝阻。我们都知道,张飞十个回合就挑翻了纪灵,而马岱能应对张飞十合,还搞诈败,玩阴招,足以说明马岱的武艺比纪灵要强得多。
在《三国演义》的第八十八回中,马岱再次展示了他的高效率(回目:渡泸水再缚番王,识诈降三擒孟获)。马岱随诸葛亮南征孟获,遇到孟获手下大将忙牙长,仅一个回合,马岱就刀劈了忙牙长。
在《三国演义》第九十回中,马岱生擒祝融夫人,也充分体现了他的智计和狡诈(回目:驱巨兽六破蛮兵,烧藤甲七擒孟获)。祝融夫人很厉害,一手飞刀连败蜀军数阵。魏延和赵云诈败,由马岱设下绊马索,轻松擒住祝融夫人。而在本回中,马岱又活捉了蛮王孟获。孟获中伏逃跑,与马岱不期而遇,只一个回合,马岱发动突袭,生擒孟获,毫不拖泥带水。
在《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中,马岱阵斩魏军前锋陈造也是速杀(回目: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曹真率兵尾追蜀军,中了埋伏,马岱冲出来,一刀斩杀魏军先锋陈造,曹军“鼠窜而还”。在马岱战斗生涯中的7次战斗,其中有4次是在一个回合内即斩杀或者擒拿敌将。所有的战斗都不超过十回合。这种干脆利索的战术风格,正符合诸葛亮临终的重托。
而更重要的是,魏延信任马岱。虽然马岱曾经偷袭魏延成功,但魏延这个人,应该还是一个心胸比较宽广的人,并且对刘备忠心耿耿,只要是能为主公做事的人,他都不计较。因此经常和马岱一起冲锋陷阵。尤其是蜀汉后期,魏延和马岱作为两位蜀汉最勇猛的纯武将,每次都是他俩冲锋陷阵打头阵。
当时,诸葛亮害怕兵权交到魏延手里,魏延会提兵北上继续讨伐魏国,当时的形势对蜀国是很不利的,获胜的可能性不大,而且魏延极有可能将他的一些冒险战术付诸实践,比如当年的“子午谷奇谋”,一旦失败,蜀汉将面临灭顶之灾。所以权衡之下,诸葛亮最终将兵权交给了长使杨仪,杨仪和魏延有过节,杨仪临时掌权之后,魏延肯定不服气而争权,杨仪就乘机派马岱杀害兵力有限的魏延,除掉心腹大患,因为他知道,一旦魏延回到成都,陛下很大可能会把汉中军权重新交给魏延。
魏延作乱,拦截蜀军主力,阻止退军。两军阵前,杨仪拆开诸葛亮留下的锦囊,要魏延大喊三声“谁敢杀我?”魏延认为,当时他就是天下的第一猛将,没有任何人是他的对手。于是魏延大喊:“谁敢杀我?”没想到刚喊了一声,背后的马岱就突然动手了,一刀斩杀了魏延。 如果马岱和魏延两人正常对战,马岱当然不可能是魏延的对手。但马岱性格果断,下手狠辣,决不拖泥带水,还非常擅长使阴谋诡计,不讲任何什么规则和义气。而姜维不如其狠辣,廖化、王平、张嶷均不如其果决、利落。蜀军中没有任何其他将领比马岱更适合偷袭刺杀这种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