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翻译:
孔子说:“只有仁者,能得当地喜好真好人,也能得当地厌恶真恶人。”孔子说:“如果那恶人已经改邪归正,有志于做仁者了,就不要再厌恶他了。”
论语别裁:
孔子说真正有“仁”的修养的人,真能喜爱别人,也真能够讨厌别人。一个人真有了仁的修养,就不会特别讨厌别人了,好比一个大宗教的教主,对好人固然要去爱他,对坏人也要设法改变他、感化他。最好也使他进天堂,这样才算对。所以说一个真正有志于仁的人,看天下没有一个人是可恶的,对好的爱护他,对坏的也要怜悯他、慈悲他、感化他。
感悟:
当一个人有了仁的境界,可能内心中就没有了好恶而言了,没有了分别心,对一切事物都是淡然的,淡然处之,一切都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