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你决定要不要看下去。
今天看到同事分享朋友圈的一篇文章,大意就是说做父母的有见识,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帮助云云。
文章一开头作者就说,我在西班牙旅行的时候,看到一对中国父子也来旅行,父亲带着儿子来欧洲游学了,十岁的儿子从高迪的建筑展览馆出来后非常高兴,父亲说来欧洲参观这样的博物馆比在学校学一个学期的艺术课还要受用。
我一点也不怀疑这样的道理。
在我要举双手表示赞同之时,作者下了结论了:父母见过世面,对孩子真的很重要!
单从这句话来说,我肯定举双手赞同。可是,看到作者在后面所举的例子,我刚要举上去的双手被我硬生生的拽下来。
作者说,有见识的父母,不等同于有钱的父母……后来,没钱的父母非常努力,非常勤奋,有以此拼搏而来的经济基础……作者似乎有点遮遮掩掩,自圆其说,自相矛盾,非得抹去有见识必须有钱这个污点。写到后面就掩盖不住啦,什么年收入80万的高管,身上永远藏着见识,才开着20万的车,经常去摊边小吃光顾光顾,接接地气。
看到这我就哈哈了,我年收入才几万块,却开着十几万的车。前者装孙子,我装逼,装孙子谁不会?
仔细想了想,为什么我对这样的文字天然地反感?——对,就是作者那种油然而生的优越感,让我很受伤。还有就是,现身说法的道德说教!我也知道不应该对这种心灵鸡汤式的文章说三道四,但是我反对在文字面前假装博爱,实质虚荣!
“父母见过世面的孩子,更容易对物质保持一种天然的宁静,对欲望有天生的收敛,对精神有无限的渴求。因为他们从小不缺少物质。”——这种想所当然的话虽然说不堪一击,但是也不是说没有一点道理。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像我邻居的小孩,妈妈每天坐在矮凳子上埋头苦干敲敲打打做脚轮,一个一毛,从早上七点做到晚上十二点,够努力够勤奋够拼搏吧?——一个月一千多块!这样的“经济基础”当然不可能让她的孩子做到“从小不缺少物质”。她的小孩看到我儿子屁股下坐着我刚为他新买的自行车,两眼放出绿光。我呢每每看到路上款款而来的法拉利宝马奔驰,羡慕嫉妒的目光也是尾随其后。
我与邻居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虽有一个非常努力,非常勤奋的父母,但并没有让我拥有“以此拼搏而来的经济基础”,——说白了就是没有有钱的父母。因此,对物质有着天然的渴求,无法做到“天然的宁静”。
倒是我的两个儿子,面对一个做工漂亮、看起来很诱人的生日蛋糕之时,除了沾点糕油玩玩,其他的,动都不想动,这可能就是作者说的“天然的宁静”吧。
所以,我想要说什么呢?——像诸如这样的文字,不看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