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成一笔业务后,双方往往需要签订一个事无巨细、条目繁多的合同。婚姻是两个人,甚至是两个家庭一辈子的合约。关系如此重大,结婚证上却没有约定权利、义务、责任等,不奇怪吗?对此,经济学家有话说。
正因为婚姻中,男女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太复杂了,要写条款的话,写都写不完。他们采用了另外的办法,那就是社会习俗、社会舆论、双方的生活习惯等等——用这些办法,来确定婚姻的条款和婚姻的履行。放眼望去,古今中外,从来没有停止对它的补充,包括今天的情感热线和情感鸡汤。
不止于此,经济学家对“为什么女人往往嫁给年纪比自己大的男人”也有自己的见解。经济学家总是冷冰冰的理性,他说男性最有价值的是有事业、有成就、有安全感,而这些基本都发生在人生的中年,甚至中老年。但是历史很长一段时期,女性的关键价值在于生育,与之相关的漂亮、身材好都在年轻时体现。这样年轻女性面对众多追求者,当然是优选事业有成的男性了,而这些很多是老男人了。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女性受教育机会的增加,现代女性的价值早就不单靠生理条件来展现了,教育、修养、见识都是男人和女人越来越重要的品质了。
随着经济发展,各个国家的人结婚的意愿在降低。比如日本,四分之一男性未婚,七分之一女性未婚。经济学家如是说。婚姻如果是一种契约的话,那么家庭实际上就是一个企业,人们成家实际上就是注册一家公司,这家企业的投入是夫妻双方的时间、精力、感情。产出呢?
它的产出是一系列工种所提供的服务,这些工种包括厨师、裁缝、护士、采购员、司机、秘书、室内设计师、心理辅导员、清洁工、搬运工、形象顾问、前程顾问、公共关系助理等等,这是家庭的产出,这是家庭的作用。
维系一个家庭,也就是说维系一个企业是有成本的,当所有这些功能越来越多地被社会上、被市场上的其他同等服务所取代的时候,维系这个企业的价值就在下降,而人们更愿意把时间精力用到别的地方去了。
也许经济学家眼中的婚姻不够浪漫,只是一串数字、一通推理,但却提供了一个高处观察的生动角度。当然,那只是别人的婚姻,自己的小日子还要好好过,那个“媳妇,想要啥?我给你去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