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经历对我们有多大的影响?有的人说很大、有的人说很小,还有的人甚至说童年的很多经历都不记得了。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案例:
小A有一个姐姐B,两姐妹最亲密的玩伴是邻居小男孩C,姐姐B与邻居C很投契,以至于大人们会开玩笑的说他们是青梅竹马,长大后一定会结婚。那个时候妹妹小A常有被他们俩排斥在外的感受,并且很嫉妒他们,小A对自己的父母也有嫉妒和被排斥的感受。
童年期尚未结束,邻居小C家搬家了,又过了若干年后,两家再次相聚,童年时的小伙伴都已经长成了青春年华。
这时,小A趁姐姐B上大学的机会,有意的让C喜欢上自己,并且最后成功的达到了目的。
但是,当C想进一步亲热的时候,A拒绝了,A说只能做“好朋友”。又过了不久,A就把才从姐姐那赢来的小C丢开,与C的好朋友D恋爱并结婚。D在遇到A之前本来有未婚妻而且都要结婚了。
现在我们来看看童年的经历是如何影响小A的~~
俄狄浦斯(Oedipus或 Odipus,有时拼为 Oidipous),欧洲文学史上典型的命运悲剧人物。是希腊神话中忒拜(Thebe)的国王拉伊俄斯(Laius)和王后约卡斯塔(Jocasta)的儿子,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
弗洛伊德曾说:“俄狄浦斯的命运之所以深深打动我们,在于它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命运,因为和他一样,在我们还没有出生以前,神谕已经把同样的诅咒加在我们身上了。我们所有人的命运,也许都是把最初的性冲动指向自己的母亲,而把最初的仇恨和原始的杀戮欲望指向了自己的父亲。我们的梦让我们相信了这种说法。”
以弗洛伊德的理论,通常3-6岁为俄狄浦斯期,俄狄浦斯情节通俗来讲就是小男孩想排斥父亲然后和母亲结合,小女孩想排斥母亲然后和父亲结合。俄狄浦斯情节也不都指向父母,也有情况下指向兄弟姐妹或者其他异性的。
本案例中的小A在和姐姐和邻居的玩耍中,有被姐姐隔离的感受,但回到家庭后,她的俄狄浦斯情节也没有得到缓解,小A在故事的开头就表达过在家里他也有类似被排斥的感受。
小A在成年后的生活中得到了邻居C的青睐,但是为什么小A会想要获取C的青睐?她自己都不知道!因为一切都发生在潜意识层面而不被人知!
小A成功的实现了儿时的渴望,即在三角关系中做那个成功的、而不是失败的女人。她终于向童年时代喜欢姐姐而不喜欢她的小C报了仇,并且把他丢在一边转而跟他最好的朋友结婚。小A对她的姐姐及玩伴,取得了潜意识的完全胜利。
这个案例表明,幼儿期的本能愿望对于日后的精神生活有着强大而持久的影响。它可以决定人们的职业选择、兴趣爱好、举止风度等等。
如果一个小男孩小时候特别害怕爸爸,这样的小男孩长成大人后,在面临职业选择时,通常不会选择警察等权威职业。
爸爸对于孩子来说,通常是权威的代表,对爸爸的恐惧就是对权威的恐惧,这种恐惧会一直隐藏在他的潜意识里,潜意识不会被我们看见,但是他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当你问他为什么不想当警察时,他可能会说:我不喜欢!但实际上是他的潜意识里对权威的恐惧决定着他不选择做警察!
这就是为什么童年经历会对我们有深远影响,他悄悄作用于我们的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