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酸甜苦辣,书中自有滋味——感谢关注“四味书”
有句俗话,“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时来运转之际,人生是一出喜剧,而当遭遇挫折和不如意的时候,又觉得人生充满了悲剧。
弘一大师临终之际写下了四个字:悲欣交集。
可谓道尽了人生的复杂感受。
在存在主义哲学的层面上看,人生确实是一场悲剧,因为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死亡就如影随形的常伴一生。
知乎上总结了很多人生的悲剧
幼年丧父
中年丧偶
晚年丧子
全是和死亡有关的
美人会老
爱情会老
婚姻会旧
全是和逝去有关的
我们一路走来,一直在得到,也一直在失去,拼了命的去追求很多东西,也无意识的失去了很多东西。
矫情的悲剧:
熟得没法做情侣
饿得不知吃什么
困得就是睡不着
依我来看,这还上升不到悲剧的范畴,充其量只能算悲伤。
鸡汤似的悲剧:
能力配不上梦想
收入配不上享用
容貌配不上矫情
见识配不上年龄
《穷查理宝典》里有一句话,“得到某种东西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虽是鸡汤,但细品之下也有道理。
调侃式的悲剧:
久旱逢甘霖,一滴
他乡遇故知,债主
洞房花烛夜,隔壁
金榜题名时,重名
这种自嘲式的悲剧有笑中带泪的喜剧效果,一个人如果一辈子把这四样都给体会一遍,真的是不知道是哭是笑,是喜是悲了。
人生到底是悲剧还是喜剧,讨论这些除非是搞哲学,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又能怎么样呢?
《活着》里的福贵,年轻的时候是个标准的富二代,中年时候把家里败光,晚年时光又格外的凄凉,什么悲了喜了,还不是柴米油盐一辈子。
可是,我们虽然是普通人,但忙碌之余总是要思考一些问题。总不能庸庸碌碌糊里糊涂的过完这短暂的一生。
无论喜悲,体验才是人生最重要的。
前些年在工厂干活的时候被380V的电压电到过一次,在那几秒种的电光火石之间,我竟然思考了人生是喜是悲这个哲学问题。
那一刻,我想着如果我死了,我的家人怎么办,我还没结婚还没体验过那么多的美好。如果我没死,杀千刀的谁以后再让我接电我也不接了。
父亲也是在鬼门关走过一回的人,那年我三岁,父亲是建筑工人,干活的时候从五层楼上不慎掉下来,在重症监护室待了七天,医生说不死也得坐轮椅,不坐轮椅也得拄拐,后来父亲骑着自行车去看医生的时候,他们都惊呆了。
父亲时常跟我说,爹都是死过一回的人了,啥事都不叫事。
我骨子里还是一个比较悲观的人,可能是看了些书,经历了一些事吧。
小说读多了,会见到各种丑恶挣扎,会体验到现实中国不曾有过的黑暗。
历史读读了,会发现人类的渺小,命运的无常。
哲学读多了,都搞不清楚这个世界是真是假,还是亦真亦假。
可能读书越多,人生就越冷吧。
人生是一场悲剧吗?我的答案是,是。
也恰恰因为这注定的悲剧,才显得弥足珍贵。既然终点是毋庸置疑的悲剧,我们何不尽量把过程充满喜剧呢?
您的答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