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当的由来
人们把掉入别人预设的圈套,或者是被欺骗、被坑害,称之为“上当”或“上当受骗”。
何为“上当”?直白的解释就是上当铺去,那么上当铺去,典当东西为什么会受欺骗被坑害呢?
“当”的原意是“田相值也”及田地与田地相等差不多,“当”又解释为“抵押”,如抵当,押当,质当(《辞海》)。
典当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到清代尤为兴盛,从京城到地方,官私当铺,到处都是,据京华录记载:“乾隆九年十月大学士鄂尔泰等奏查京城内外官民大小当铺共六七百座,钱文出入最多”。
当铺经营的是抵押货款,实际上是高利贷的另一种形式,当铺剥削和坑人的手段有很多,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当铺是怎么坑人的,是如何演变成“上当”的意思的?
一、当铺蓄意降低原有货物的成色,你的货物怎么新、优、奇、贵到了这里全都变成了旧、破、烂、贱。那时的当价只能是物品价值的20%至30%,即便是新衣,也会写成油破旧孔,皮衣的话会写成:光板无毛,缺金短袖,重蛀鼠咬。
二、就是利用当票搞鬼,当票内的字迹并非楷书,而是另一种形式前连成一串令人默识,以至于人们在数取物品之时,老百姓看不清楚字体,而任其欺负
三、利息极高,到时不赎,即为“死当”当铺可以作价变卖,从中渔利。
上当铺去的大多都是穷苦人家,或者是突遭变故急需用钱的大户人家,不得不去当铺里挨“宰”,于是“上当”与“受骗”,在俗语中就形成了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