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说这本书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讲互联网的图书,正好又在微博上看到雷军的推荐,便对这本书很感兴趣,但是一直没有机会读这本书,算是一个心结。适逢这次机会,便先读了读前几个章节,原来并不是我预想的那个样子,但是却依然吸引着我。
书告诉我们信息传播的形式、发展历程等等,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严谨有序的论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庞大而恢弘的信息国度、
书从第一章鼓点开始,介绍了几种传统但及其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学校里有来自非洲的留学生,曾经看到过他们击鼓的表演,听说,非洲的一些部落认为,音乐和舞蹈是和神灵沟通的方式,不知道我们这样传递出去的信息,天上的神灵能不能收到。
我的爷爷是海军,曾经听他讲过船上使用的旗语,在苍茫无边的大海上,也许能看到远处的旗帜传递来的信息,本身也是一种慰藉。
说到古代的信息传递,不得不提的是“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周幽王为了博美人一笑,轻易地点燃了军警戒备用的烽火台,成为了西周灭亡的诱因。
章节中用详实的考证来论述鼓点传递信息的具体方式,包括如何表达疑问和陈述等等。
书中第二章开始介绍一种神奇的信息传递方式——文字。作为现在最常见的传递方式,文字实在是具有难以言说的魅力,比如本章开头的一段话:
奥德修斯听到诗人吟唱他在海外的卓越事迹时,不禁潸然泪下。因为一旦被人传唱,这些事迹就不再只属于他自己,而是已经属于听到这吟唱的每个人。——沃德·贾斯特(2004)
这段话的具体意思无需赘述,但是我们换个角度来看,这段话本身读起来是不是就有无形的美感?
还记得那首流传千古的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寥寥数字,便渲染出“千万孤独”的沧桑之感。一人,一舟,一江,此生便已余年。
文字成了我们获取知识的机制和组织思维的手段。我们希望采用历史和逻辑的方法来理解文字的起源,可是历史和逻辑本身就是文字思维的产物。
借助文字,我们开始像撒面包屑般在身后留下踪迹,以符号存储下记忆,供后来人追寻。蚂蚁会喷洒信息素,留下化学信息的痕迹;忒修斯会散开阿里阿德涅的线团以防止在迷宫中找不到返回的路。而现在,人们留下的则是白纸黑字的痕迹。文字来到世间,为的就是将信息保存下来,让其能跨越时空。
相比之下,我实在不知道该怎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作者的语言太凝练太有风格,我想我“剽窃”一些作者的内容放到这里,会让看书评人的更有感觉。
仅仅一天之内,人类就会产生数以百万计的书籍写作那么大的价值。在全球范围内,我们一共发送了1546亿封电子邮件,发了4亿条微博,还在WordPress上写了超过100万篇博客文章,并留下了200万条博客评论。在Facebook上,我们一共写了16亿字。总之,我们每天会在电子邮件和社交媒体写上约3.6万亿字,这相当于3600万册图书(作为对比,整个美国国会图书馆才不过拥有约2300万册图书)。
这段话来自图灵社区的译后记,现代社会,我们每天都接收繁多而复杂的信息,了解信息其实只是一个开始,就好像我们要活着,也要了解生命的来源那样,处理信息、过滤信息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文字、声音、数据等等已经成为了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也许人类还会有新的伟大发现,但信息的传递却永远不会停止,当然,这份魅力也会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