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拖延症患者”的我终于在新课程开始前“一字一句”地读完了本次课程的全部内容。感触太多,择重点而发。
良好的“夫妻关系”是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大前提。这一点深深触动到了我。正所谓夫妻是家庭的建筑师。我意识自从成立小家庭以来,我还是像单身时一样我行我素,遇事不跟对方商量,几乎从不考虑对方的感受。只要求对方对我如何如何,却从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特别是有了孩子,我更是“独断专行”,必须我说了算。没有将“爸爸”这一角色的责任赋予对方,导致“爸爸”在这个小家庭中位置几乎虚化(此刻,是满心惭愧)。为了当好妈妈,我努力学习亲子教育的相关课程,一次又一次被激发起“万丈豪情”,但每当回到小家庭当中,准备开展“改革创新”时,总会失败。因为对方不配合,我强硬地要求对方按我说的做,因为我“懂”。于是每次都是“不欢而散”。正应了那句“名言”,喝了这么多碗鸡汤,可还是炖不好一只鸡。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我开始慢慢意识到这一点,不跟“爸爸”搞好关系,没法给予孩子“妥妥的爱”。我开始把主要精力往“爸爸”身上倾斜,用心去关注他,体会他的感受。以前一直认为跟这个人根本没法儿沟通,实属“不可理喻”,现在发现他原来也有几多“闪光点”,是我根本不具备的。而且我知道,他会有更多亮点会闪到我。
“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去组成一个家庭上很困难的一件事。因为他们不能和另外一个人融洽相处。若能成功地完成这件事则非常值得嘉奖。”借用这句作者的原话鼓励一下自己。
爸爸妈妈彼此关爱,有话好好说,家庭的基石稳固,孩子成长快乐,不怕挫折与失败。这是我今后努力的目标,把这件小房子打造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