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我们一行29人,开启了为期9天的新疆之旅。
这次行程,我们从新千年第一缕曙光首照地出发,最远至中国最西边的城市喀什,完成了一次从东到西单程逾万里的横向穿越。地大物博、幅员辽阔,这些在我们学生时代背得滚瓜烂熟的词语,在此次行程中有了更为深切的体会。
一
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
新疆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相当于16个浙江省面积。
新疆的“疆”字,很形象地展示了新疆的地形——三山夹两盆,三山为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两盆为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天山山脉横亘于新疆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以北,谓之北疆,以南,谓之南疆。
南北疆差异很大。总体来说,北疆植被茂密,森林草原湖泊众多,风景壮丽。南疆以人文景观著称,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大大小小的清真寺,数以百计的古城池、古墓葬,还有早于敦煌莫高窟1世纪左右的库车千佛洞,昭示着南疆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我们此次行程先北疆后南疆,最直观的感受是从雪山、草原到沙漠、戈壁,一边水草丰美、牛羊成群;一边漫漫黄沙、尘土飞扬。
二
不到新疆,不识中国之美。
新疆的美,是一种波澜壮阔的美。无论是连绵的雪山,还是辽阔的草原,还是茫茫的沙漠、戈壁,都让人一眼望不到边,自带一种磅礴的气势,让人叹为观止。倘若你去了新疆,或许你会觉得,“大美”这个词,用在它身上才是最恰如其分的。
且不说闻名遐迩的喀纳斯,也不说画家、摄影家眼中的天堂——禾木,单是我们去千佛洞,途经的盐水沟地貌,就让大家惊叹不已。只有大自然这个魔法师,才能在亿万年的时间长河中,大手笔打造出寸草不生却又层次分明、质感清晰而又千姿百态的奇峰异谷。更不用说当你目之所及,皆是光秃秃的山崖和寸草难生的戈壁,你的眼睛早已产生倦怠,你的内心已经毫无期待,正打算闭上眼睛打个盹儿,突然一声惊呼“快看!”,你急急忙忙睁开眼睛——一片葱茏的绿洲、一条奔腾的河流突然涌现在你面前!那种突如其来地惊喜和难以置信,会让你没齿难忘。
至于巴音布鲁克野生天鹅湖,更是让人迷醉。天空高远而辽阔,湖水湛蓝而澄澈,远处目之所及是静谧的雪山,四周是绵延无边的草原。此刻你的脑际或许会萦绕郑钧的“雪山、青草、美丽的喇嘛庙”,不过,你也许会想改一改歌词,改为“美丽的巴音布鲁克”吧,那是一定的。而同时,你还会听到阵阵欢呼,那是雁鸥在争先恐后地从游人手中抢夺面包、零食,这群空中的小精灵,它们一点也不怕人,为了一口面包,它们会不辞辛劳扇动着翅膀冲向人群,精准地叼走面包,引来人们欢呼雀跃。但高傲的天鹅是不会与雁鸥为伍的,它们远离人群,以无比优雅之姿或凝神静听,或梳理羽毛,或自由游弋,或一个猛子扎进湖里抓鱼,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尘世的喧嚣与聒噪是短暂的,很快便随风而去,它们,唯有它们,才是这片天地的主角。
天鹅湖以北,古老的开都河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蜿蜒回旋,形成了荡气回肠的九曲十八弯。当你静静地凝视它,你会觉得这或许是荡涤心灵的绝佳之地。那拉提草原上成群的牛羊,仿佛一张巨型地毯上点缀的颗颗珍珠。
而睡胡杨谷,则完全是另一种风格。苍茫戈壁,万千胡杨,傲骨虬枝,怒向苍穹,寒来暑往,冰霜刀剑,烈日炙烤,盐碱腐蚀,能奈它何?纵然是时间,这个世界上最无情的杀手,在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腐的传奇胡杨身上,也只能暗自蹉跎。
三
不到喀什,不解新疆风情。
新疆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喀什,作为祖国的西大门,与5个国家接壤,有4个口岸对外开放,是我国进入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的国际大道,是中外商贾云集的国际商埠和东西方文化交流荟萃之地。
喀什古城,是一座充满异域风情的迷宫,这里没有路标,没有指示牌,甚至没有门牌号。古城内横七竖八很多条大大小小长相相似的胡同,本地人尚且会迷路,外地人就更不用说了。因此进古城之前,导游再三叮嘱我们不要乱走。
漫步在这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仿佛回到了当年的喀喇汗王朝,处处可见精美的雕栏与窗棂,色彩缤纷的大门和雕花。古城内商铺林立,维吾尔族帽子、围巾、饰品、手工地毯、挂毯,应有尽有。部分维族民居是可以免费参观的,走进一家,能歌善舞的主人正在弹奏冬不拉,他们灿烂的笑容展示出内心的喜悦,微笑是世界的通行证,进来的人都忍不住牵动嘴角。
古城内不论大户小户,家家户户门前都种满了鲜花和绿植,这可见人们十分热爱生活。喀什是有名的长寿之乡,“70岁的老汉健步如飞,80岁的老妈烹羊烤馕,90岁的夫妻成双成对”是他们的真实生活写照。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时光在这里仿佛凝滞。维族人的心态平和,知足常乐,他们大多能歌善舞,维族音乐旋律欢乐奔放,极少忧伤之音。这也正是他们长寿的秘诀之一。我们在艾提尕尔清真寺,邂逅了一位97岁高龄的维族老人。他身着一件米色长风衣,白色长裤,戴一顶维族绿色花帽(维族德高望重老人的标志)。老人慈眉善目,眉毛和山羊胡须全白了,白得像天山上的雪。他安静地坐在台阶上,双手交叉,双腿交叉,神色恬淡而安详。过往的游客纷纷给他拍照,那一刻,他就是喀什,就是维族人的化身。
除了老人,古城中还有一道风景就是维族小孩。每个小孩都是那么可爱:长长的睫毛、深深的眼窝、大大的眼睛。当游客向他们举起手机或相机拍照,他们就会露出纯真的笑容,摆出各种pose。拍完照,有的游客会给孩子们一些糖果或零食,他们会欣然接受。古城内小孩很多,一群群的,大的牵着小的。这是因为维族的传统观念中,孩子是真主的恩赐,不允许坠胎,所以过去一个维族家庭七、八个小孩是很正常的。现在的维族夫妻也可以生育两到三个小孩。同行的一位摄影师帅哥是孩子控,他很快同两个维族小男孩结下了深厚的民族友谊——小男孩吃冰淇淋,主动舀了一勺喂给帅哥,引得围观人群一阵羡慕嫉妒恨。同样是这位帅哥,他甚至抓拍到了当天参加中考的两位维族少女,一面急匆匆赶路,一面认真背书的情景。
傍晚逛夜市,在熙熙攘攘的人潮中遭遇一位超级小可爱,两三岁的样子,在人群中晃荡。我蹲下身,她凝神望着我,大大的眼睛几乎占据了小脸蛋的1/2。我拍下她的大头照,举起手中的小半杯石榴汁,问她:“喝吗?”她眨巴着大眼睛,很清晰地回答:“喝”。这很出乎我的意料,根据之前的经验,未上学的维族小孩基本不懂汉语,包括同帅哥结下深厚民族友谊的两个小男孩,也是通过表情和肢体语言进行交流的。这个小小孩,她居然能听懂我的话。我把石榴汁递给她,旁边很多游客在拍摄她,不知道是谁小声说了一声“耶”,小可爱立马挥手扭胯,笑容像花儿一样绽放开来。不一会儿,她的爸爸妈妈过来抱起了她,妈妈是维族美女,爸爸是阿富汗人,漂亮的一家三口幸福得快溢出蜜来。
喀什与阿富汗交界,喀什市距离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仅800公里左右。早些年有一部小说《追风筝的人》风靡世界,作者卡勒德﹒胡赛尼,阿富汗裔美国人。这部小说让世人得以了解战乱下的阿富汗和喀布尔,读完让人心碎。后来小说被梦工厂买下电影版权,拍摄了同名电影,而喀什老城是这部电影的重要取景地。漫步在繁华悠闲的喀什老城,很难想象800公里外炮火纷飞的喀布尔是何境况。只能暗自庆幸自己身在和平年代,祈祷祖国更加强盛,世界永无战争。
再见喀什。
再见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