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辞职(50):精进之路
马可
1
精进,不是件容易的事。
当精进180号角正式吹响的那一刻,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开始了。
这次,比的不是金钱,也不是口号,更不是激情,是对企业家在时间的河流里相信与韧性的考验。
出发,不是为了一场人生的盛宴,而是为了内心的强大,与事业的腾飞。
这次,每一位企业家,不是因为了自身生活得更好,是为了让自己的企业在自己带领下有更大的收获。
放手一搏,只是瞬间完成的。但这一次的出发,是为其半年的时长,半年里的每一天,都有特定的内容。
没有原有模式的破除,便不会有另一个自我的重生。
浴火重生的日子,才是更有温度的回忆。
那180,在马可的人生旅程中,不可重复,亦不可多得。
2
32位企业家,根据地域,分成了三组。
马可负责威海组。大美威海,是小组的口号,马可与11位小伙伴同行。
这11位小伙伴中,有班长,有学习委员。两个重要的色色,都在这里面了。
班长也是组员,在小组内,还要接受小组的属地管理。
但是作为班长,陈大哥随时都在带领,都在用自己的行动,来引发整个班级的态度。
坚持,才更能考验一个人的心理。
心理强大,才可行动坚决。
每天小组要打卡,要读书,要写心得,还要填表。
对于原本就已经忙碌的企业家来说,这是需要一种应对能力的。
在所有参加精进180的企业家中,陈大哥的企业也算是大的了。
大企业家,更注重做细节。
每天的作业,他几乎都是第一个上传。
记得更开始第一日的时候。马可等着小组的学员们上传作业。
一直到第二天的凌晨两点多,最后一位小组学员完成了作业。
马可休息了。
休息前,马可在小组的群里留了一句话:2点13分,11位学员,作业传完,晚安。
从那儿以后,马可每晚都会等学员们传作业。
马可从自如院长那里学会了,不要去指责,只用心陪伴。陪伴,才是更长久的告白。
那些口号的激烈,那些行动的坚决,都不是长久的行为。倒 是风和日丽,才更有可能雨后天晴。
书院是个大家庭,这里的要求与别处的单位不同。
为对方多考虑一些,凡事看问题理性一些。
马可是个感性的人,为了这份感兴,许多充昏头办出的傻事都让他后悔不已。
回归到现实的生活当中,在书院里的几年,也是他不断磨炼自己的几年。
日复一日之中,他习惯看人之长,习惯了长善别人的善行。原来,给予,才是最长久的获得。
再回到精进180的团队,除了陈大哥这位老班长之外,还有一个人,马可印象深刻。
她是做化妆品生意的桂秀。
她个子不高。大大的娃娃脸,总爱笑,一笑唇红齿白,给人印象很深。
有一次,马可突然接到桂秀的电话。
桂秀:马可老师,你有时间吗?
马可:嗯,有的,你有事吗?
桂秀:有件事我想了很久,但不知道该不该说。
马可:都是自己人,咱们有什么就说什么。
桂秀:我想为书院做一点事情,但又怕事情太少,你们不愿意接受。
马可:做事重要的是自己的心,书院不贪求别人东西,但也欢喜成全别人的善行。你放心,说来听听。
桂秀:我的生意做得也不大,我想,从这个月开始,每个月为书院捐1000元钱,一直捐到我生命的终止。
马可听到这里的时候,觉得有些感动。
马可清晰感到自己心跳的节律。不是那种激动,而是那种隐隐的幸福。
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桂秀也是四十左右的人,不会再像小时候那样头脑一热不顾一切。
她能够说出这番话,说明她接纳了书院,也说明在她的心目中,她把自己也当成了书院当中的一分子。
3
在来到书院的初期,马可觉得书院就是做公益,就是不收费,还为大家许多必要的事。
在书院的课程体系中,所有的课程都是免费的,除了《总裁悟道》高级研修班的课要收千把块钱的服装费外,一切免费。免费吃,免费住,结束了,如果坐车不便,书院还会免费把学员送到车站。
马可觉得,这才是纯下的发心,才是公益,才是让自己变得纯洁,变得高尚的途径。
马可认定了那条路,所以当进入书院的第三个年头来临,书院决定把惟一的收服装费的《总裁悟道》也实现完全免费之后,马可觉得书院更加纯粹了。
其实,也是我执。当我认为的习性强力证实的时候,人是只能看到眼前这一小片天地的。
转机缘于自如院长经历的一个例子。
自如院长一位老家的朋友,来书院学习。因为经济条件差,为了缓解压力,自如院长便说:自己人,服装费就不收了吧。
免了那位老乡的服装费,让他免费听了《总裁悟道》的课程。
如果是我们,我们应该感恩的对不对?但是令马可想不到的是,自如院长每每提到这件事的时候,都会有一份小小的自责。
过了一段时间,自如院长回老家。
F城一个经济条件较为落山的县城,靠山,有风景,缺动力。
自如院长再见到当初听课的那位朋友。对方对他抱怨很多,说课程没什么价值,对他没什么改变,而且说自己落魄至此,无人管,无人问。一种内在的渴望,一种天生的怨命。
自如没有多说,只说,当初没有成就他的一种富足。
富足,是内在的,是不需要向外求的。
当一个人把自身所有的不幸都归结于外在的时候,其实显示出来的,是内心的不满与空虚。
当着有些人的员,讲这些是不合适的。
自如院长说,与他的那位朋友同来的,还有两位,那两位的情况与他的那位朋友着不多,但是再见到另外两人时,自如发现了大差别。
两人满面红光,而且说课程特别有价值,他们通过课程,正在实现自己的梦想,一步一步,走得很顺利,也很扎实。
同样的一堂课,同样的一个老师教。同样都在山城里,同样都条件一般。
为什么生活方式与心态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自如院长在公开场合,还是在私底下,他都在自我检讨。他常说,对人好,就要好到让对方有改变,有收获。他还说,小善似大恶。
他常常告诫自己,马可跟得紧,听得认真,记得也牢。
4
“感恩你有这样的善心。”马可从思绪中回复过来,对着听筒,把自己的心里话说给桂秀。
对方笑了,那银铃样的笑声即使是在听筒里,也显得格外亲切。
人与人之间,距离总是有的,然而,马可听到桂秀话语的那一刻,感觉自己的心也放晴了。
两颗晴朗的心,之间是没有距离的。
陪伴前行。在精进的路上,结伴便是一种缘分。
是缘分,便要懂得珍惜,便要知道来之不易,去之不返。
静静守候,那种温暖,马可更加珍惜。他习惯于在作业传完之后,发一个时间的节点。习惯了。他习惯了发,而组里的家人们,也习惯了看。
仿佛一切本就是应该这样的。
这种默契,也成了马可温暖的记忆。
每一个月都有一次学习的,包括来书院里面上课和力行,马可所负责的小组,人总是特别齐。有那么几次,是来这里做义工,大美威海组的家人,都是十几个人,租了一辆小中巴,一块前来的。
人心齐,泰山移。
每次看到那些熟悉的身影,看到他们结伴而来,忙完之后又结伴而去。马可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马可想到了一句话,这句话出自著名的印度诗人泰戈尔:
人是一个初生的孩子,他们的力量,就是生长的力量。
难道不是这样吗?他们组建的时间是如此之短,若不是精进180,这些企业家,也许各不相识,虽然在同一座城市,但是也可能熟视无睹,睹而无感。只是因为一次机缘,走到一起,心近了,那世俗的杂念远了。
生活就是战斗。
一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毫地力气,但是众多的人聚在一起的时候,正能量便来了。
彼此相信,彼此不疑,彼此毫不犹豫的选择给对方信心,给对方欢喜,给对方希望,给对方方便。
给,用自己默默的行动;给,用对团队当中做完美自己的付出与决心。
草长茑飞的季节过后,精进180的学习,迎来一个特殊的时刻。
这一时刻,对于一直在学习中的企业家而言,有些陌生。这一时刻,费尽了自如院长,还有书院全国系统研创者李老师在内的许多人的心血。
以无可匹敌的高度,以一往无前的重视程度,书院调动了几乎所有的力量,去完成这一重要时刻。
来了,就在那年的5月12日的母亲节,那一重要的时刻——登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