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人物:马吕良 最自然的审美趣味

一回首,一驻足

恍然如昨日

六月伊始

说再见略早,装淡然略假

不可否认,毕业季已然来临…

马吕良

交上一份毕业答卷

马吕良

LvLiang Ma

1994年出生于江西宜丰

2013年起就读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写意人物工作室

《移情》

(以上三张图为一幅长卷作品)

展厅

这是一种状态的具体描述,由立普斯提出的心里学词汇。我应用这个词汇,但不应用他对于移情这个词语的解释。我将我对于这代人的情感投射在我熟识的人物身上,就中国的发展来说,其实会是有点悲情式的人物。我认为我们这批90年代中期的人物是90年代的具体展开,90年代的早期紧接80年代而90年代末紧接2000年,对于90年代的具体定界可能是没有那么具体的。站在这么一个立场上,这张移情可以换个名字――90映像

《物化》

马吕良在展厅作品前

展厅

展厅

我未必不是这般模样!《庄子•内篇•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自画像》

采访

现在就要离校了,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达你此时的感觉,你会说什么?

感觉的话,有点彷徨,如果记得戴望舒的《雨巷》的话,有点像那首诗给人的感受,那首诗就像刻在脑海里一样,拿不掉。

《物化》

毕业之后您有什么规划?

毕业后计划暂居天津再考一年研究生,规划其实谈不上,只能说是一个短期的计划与方向,因为我认为规划从时间上来说是要更长一些的。这段时间还要用出来继续深究中国画,从各个方面再去反思其本身的意义,我需要时间去做这种反思与沉淀,我考研究生很大程度上也是受这种心态的影响,这是长期的,我做的还是不够的,虚心学着吧。

《物化》

关于您的毕业作品,您是怎么想到把身边的朋友运用到画的素材中呢?

我的作品运用身边的人和物,为什么呢?其实我自己也有反思过这个问题,我是强调“自然”这么一种审美趣味的,我喜欢自然状态的抒发,你要我去刻意的寻找一些别的东西我是很难将他表现出来的,自然这个审美趣味,早在老庄就有提出,只不过没有将这种审美趣味给明确下来,我看过的画论里面明确提出“自然”这么一个审美趣味的最早的是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就我的画面来说,人的话,第一要因是我对他们相对熟悉,我对于这部分人是本身就有情感投射注入的,他们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是我移情这种状态展现的基点,往大了来说,这也许是我将我对于90年代这批人的情感通过他们这些基点展现出来。同时他们又是具有当代性的,他们活在这个时代。其次呢,他们每个人的状态也非常吸引我,让我有表现的欲望,我把他们用感性的手法在头脑中再现,通过我现在理解的笔墨语言描绘出来放入画面,其实这么一个大长卷展开有点像记录片了。物的话也是因为熟悉,因为我没有拟稿的习惯,我只有对每样东西了然于胸了我才能将它描绘出来,我不了然只是描摹而已,那样就丢掉了自然的状态了。庄子的“物化”状态是我一直想要追求的,但就我现在而言,我只能讲这种状态运用于除人以外的一切熟识的物,“物化”是相互的。

《移情》左

这幅作品名叫《移情》,有什么寓意吗?

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只是我对这画张画的状态进行的一个具体描述而已。但就在中国90后是被牺牲掉的一代这个说法,我想再深究一下。我不知道这个说法是谁先提出来的,只是听见一些人说道,起初也是不以为意,但有一次我在一裱画师傅那看裱画的时候他也跟我说起这个问题,通过这个机会我开始反思这个问题,诚然,90后确实是被牺牲掉的一代,我们现在生存与发展的时代其实还处在一个发展的混乱期,不断发展的物质、偏远地区的现状、现代都市的现状等一系列的发展现状,这是现实的现状。中国艺术的现状也是这样,市场、教育、发展,混乱、废墟。如果说40、50年代的老一辈是开启这种发展的先行者,70、80是继任者的话,那我们就是推动这些东西走向有序化的试验品,现代废墟重建的第一批牺牲者。(60年代是一个过渡期,有作为的我都归到50年代去了)。我也许是将责任的这种想法带入的太多,但这种道义观在我12、3岁的便已经形成,现在是融入在我骨子里的,抹不掉了。

《移情》中

《移情》右

您在创作之外有什么爱好?比如音乐、手工类?

我喜欢看书,无所不看,偏重于中国的文学和道释经典,古代的多点,经得起看,值得反复读细细读。道教三经—《老子》、《列子》、《庄子》,外加一篇《阴符经》这几部经书我看的比较多,也思考的较多。《金刚经》是唯一一部使我感动的经书,我无法再去描述那种状态,非常静,非常空明。苏轼的文章和词我也非常喜欢,他的东西是要慢慢品的。像一些汉魏六朝至清代的短文小说我也很喜欢,像《神异经》、《博物志》、《幽冥录》、《酉阳杂俎》、这类志怪小说都写得很棒,只不过有时候写的可能过于夸张,《阅微草堂笔记》不错的,喜欢志怪类小说的不可错过。我还挺喜欢汉代王充的《论恒》这本书,他这种看事物的方法与角度我还是很喜欢的。最后再说一部书《儒林外史》,这是给予我影响最大的一部书,这是我阅读古代小说的开端,小的时候看不懂还硬要看,其实留下的那么一点映像对我影响也是非常大,看事物的角度方面始终影响着我,只是描述,不加评论,感受想法留给观者听者。

《物化》

顺道再说一下,我也挺喜欢看电影的,贾樟柯导演早期的电影我很喜欢,很有生命的张力,那就是中国。日本的北野武与黑泽明的电影我也很喜欢,侯孝贤早期的一些电影我也很喜欢。我喜欢故事性与画面性强的电影,我不太喜欢电影中语言对话过多,直接用影像来表达就好。这种电影有点像纪录片,但不是纪录片。

《物化》

作品欣赏

创作

临摹

-END-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搬到新家有一年了。 遇到保洁阿姨都会叫她把楼道口的纸皮拿走,时间久了,也变得约定俗成的事,我拆完快递后纸皮就留在楼...
    花孩子阅读 2,087评论 0 0
  • 早上起来发现,竟然是下雨的。真是不爽,本来是想坐公交去的,但最后还是骑车去了,不过不是我那辆凤凰牌的自行车,是...
    一只猫的特立独行阅读 1,059评论 0 0
  • 常怀感恩之心,世界会美好无比。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
    插画师雨山阅读 3,477评论 0 4
  • 大风呼呼的刮过 你静悄悄地来过 它只停留了片刻 你也如过眼云烟 北外的风呼啸着冬天 你也如这美好昨天 万物枯木 千...
    韩菁婷阅读 1,26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