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赏月赏生活,学诗学词学文章。且为君狂,且为才倾。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风雅颂。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对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百日维新之后,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在北京菜市口就义。就义前,谭嗣同在狱中留下了一首诗《狱中题壁》,百年来被广为流传,大家熟知的版本是这样的:“望门投止怜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诗的后半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凸显了谭嗣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有异曲同工之妙。
遗憾的是,这最有名的后半句,恰恰不是谭嗣同《狱中题壁》的原诗。真正的《狱中题壁》是这样的:“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
“我自横刀向天笑”一句最早是太平天国将领苗沛霖所作《秋霄独坐》一诗,全诗为: 手披残卷对青灯,独坐搴帷数列星。 六幅屏开秋黯黯,一堂虫鸡夜冥冥。 杜鹃啼血霜华白,魑魅窥人灯火青。 我自横刀向天笑,此生休在误穷经。 后来保皇党人康有为、粱启超将此句移植到谭嗣同的绝命诗中,即有名的那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才广为人知。
问题是,苗沛霖一个反复小人,竟然写出如此硬气的诗,是不是有点讽刺意味?我觉得好笑的正是一句诗和一个人的错位。还有,那场变法和屠杀也让人啼笑皆非。
这都不是重点。一场就义应该是慷慨激昂的,笑点在哪?在背后。
好吧,谈点轻松的。我们只谈笑本身的意义好了。上回说哭,这回说笑,说哭我没哭,说笑我笑了。
笑是一个温暖而美好的字眼。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是很有道理的。
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哭的深刻含义寄于男人(女人的哭至多是楚楚可怜吧?虽说女人爱哭,就像她们爱梳妆打扮,那是给别人看的),而笑的美好主要寄于女人,哭男笑女,倒也相映成趣。
李白有一颗博大坚强的心,他好像从来不哭,心情不好时也只是酒中买醉,月下遣情,所以我不忍在哭文中说到他。李白的笑也是仰天大笑,同谭嗣同先生的横刀对天笑一样,直接抵达生命的真谛。
笑本身是有生命的,它一直在成长着。虽说我们每个人来到世间总是从一声啼哭开始,但这第一声啼哭又带给亲人多少笑呢?赤子顽童的笑,是童年里最为珍贵的回忆。及至青梅竹马,笑是两小无猜。青少年的笑,是对知识,对未来人生的第一次问候。这一时期,豆蔻少女已初长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美少女的笑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成年的笑,是尽享生命的美好,是告别青葱岁月的第一次远行。这时的笑不仅是一种情绪,更是人生起步经营的得力工具。而立之年后的笑,变得更为复杂,既是笑对人生,也希望笑到最后。
美好的笑总是令人遐想,嫣然一笑,回眸一笑,笑靥如花,笑容可掬,笑追颜开。笑有千变万化,笑有万种风情。
有些笑令人憎恶。坏笑,奸笑,笑里藏刀,冷笑,嘲笑,皮笑肉不笑。这些笑总是授人以笑柄。
古典里说,北方有佳人,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这种笑甚至于杀人的武器。我认为不是那种笑值钱,而是笑的人值钱。
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佳人笑了,江山却没了。笑的代价往往是它的反面:哭。你很难说佳人的笑里没有嘲笑的成分。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玄宗为博杨贵妃一笑,从万里之外的南方昼夜兼程派人送来新鲜的荔枝。杨贵妃欣然笑纳,唐玄宗觉得这比他当皇帝更有成就感吧?这不奇怪,多少人为笑埋单,还不是掏得心甘情愿。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唐伯虎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自比桃花仙人,风流倜傥。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有“唐解元一笑姻缘”的故事,只因丫鬟秋香掩口一笑,风流才子一见难忘,不惜隐姓埋名苦苦追求,终于抱得美人归。
这其实是一个天大笑话。所谓唐伯虎点秋香的艳事纯属虚构。历史上的唐寅虽称才子,但是不风流。清代学者俞樾《茶香室丛钞》中专为唐伯虎辟谣,断定是好事者借重其名张冠李戴,哗众取宠。
据考证,秋香确有其人,为当时南京一颇有名气的青楼女子,靠倚门卖笑过日子,比唐寅大至少十几岁,二人之间不可触发生风流瓜葛。对自己身后的名声问题,小唐在《桃花庵歌》中已作了预测。后人果真看他不穿,他岂不醉卧桃花中拈花微笑?实在是高。
人生沉重,过于较真会活得很累,不如一笑了之。有个说法是:人类一思考,上帝就会发笑。上帝都笑,我们为什么不笑?
赏析/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