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立足处深挖下去,
就会有泉水涌出!
别管蒙昧者们叫嚷:
“下边永远是地狱!”
这是尼采的一首小诗《不灰心》。每个人读这首诗会有自己的理解,我所理解的是每个人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知道自己立足的地方在哪里,不管旁人或出于好心或带有异心的叫嚷。
这首小诗好像没有什么深奥之处,它针对的可能就是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的确,很多时候,我们喜欢东张西望,对身边的东西不屑一顾,总觉得远处风景独秀,“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高晓松的这句歌词说到了大众的内心深处,于是,尽可能走出去,奔赴远方的田野,成了热爱生活的一个标志。
然而抛开身边的东西,尽力向远处奔去,到了那里一看,那风景的确秀美,但已属于别人,自己连观赏的地方都找不到了。再回首,原本自己的立足之地也已经荒芜。
一路潇潇洒洒往前走,不曾留步,不曾看已经拥有了什么,总觉得还有那么多东西没有学到手,还有那么多岔路口没有去张望一下,于是大海捞针般去搜索,看还有什么宝能捞到手,结果,非但没有捞到什么,疲于奔命、心力交瘁,却疏忽了自己曾站稳脚步的阵地。
我的教学之路就是这样,一路上被各种流派的教学风格所影响:觉得青春语文的灵动巧妙设计简直如魔术师在表演,学生完全被吸引,学会用在自己的课堂一定很带劲;又觉得余老师的板块式语文清晰踏实,训练非常充分,语文的进步实实在在看得见,又着迷于期间;诗意语文的报告听过之后,完全被诗意话的语言和设计折服,又买来有关诗意语文的课堂实录和书籍读起来……一路走来,被各种语文流派左右着,眼花缭乱,迷失在期间。
青春语文要有广博的阅读,开阔的视野,上下勾连,纵横交错,古今中外各种文学艺术形式串联到一起,为我所用。而我明明视野短浅,储备稀缺,哪来灵动可言,何谈巧妙设计?即使学得一招一式,也是花架子,没有根基,一碰就倒。
板块式语文一节课就几个语文活动,老师只是给出几个任务而已,然后就是学生活动,应该简单,可以学会。然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时才发现,那些活动开展的背后,其实有深厚的文本解读功夫,扎实的文本分析能力,课堂任务讲解示范时需要最精要的语言凝练,这些都是长期专注得来的功夫,没有一眼洞穿文本特质的能力,就不可能设计出合宜恰当、跳一跳能够到的活动板块。
诗意语文的课堂流淌诗意文化,张口古诗绝句,典雅的语言,如沐春风,犹如听《经典咏流传》,耳目一新,又熟悉又新奇,醍醐灌顶。然而要张口即来诗词歌赋,不用说,当然要有充分的古诗储备,岂是想学就学会的?
转了一圈,青春转没了。课堂依然平庸。
我的同学,现在已经是教育界一颗明星,他的课,朴素不失巧思,简单抵达惊喜。兼有诗性与思性,既有思性上清俊的筋骨,又有诗性上魅力的肌理。他的课是美的,因他语言有着诗人气质;他的课是深刻的,因他思想有着哲人的智慧。
他立足在自己的语文课堂深挖,一股股泉水自然涌出来了, 那金子般的光彩悄然间闪现出来。
找到自己的立足处,然后深挖下去,每个人都会喝到甘美的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