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回目解析】
甄士隐,一个红楼以外的人物,引出梦境遇一僧一道解说“通灵宝玉”,后文家遭变故与梦中所历之事吻合,士隐乃有慧根之人,遂顿悟入道,开篇以甄士隐做隐子,埋下伏线。贾雨村穷书生,虽生于仕宧人家,到此没落,因寄居庙内苦读,有幸认识士隐,得士隐支助,又得士隐家丫环回眸,穷文人雨村乃多情自恋之人,心有感恩,发迹后,续前多看一眼之缘分。
【情节分析】
红楼是本即浅又深的读本,浅到吃喝拉撒睡,深到文字背后欲言还休的神秘,作者只是娓娓叙述,鲜有个人主观性评断,让读者浮想联翩,加之无法考证的结局,单凭太虚幻境中十二钗判词做最终人物命运的推断,越发神秘,各种揣测尽由人言。每个读红楼的人都在读自己的人生,这种类似无结局的开放式结局,让红迷们欲罢不能,几百年来越读越新,焕发诱人的魔力,我本人从高一时开始读,青春年少,读的主要是爱情主题,为宝黛纯洁灵魂爱情掬无尽泪水,说黛玉用泪还情,而我以泪还书,然人至中老年,痴心未改,打动我的除了爱情,更多的是世情、人性、繁华背后的荒凉。一部极力宣扬儒、释、道思想贯穿主旨,作者的思想藏在日常生活里。
开篇交代两个人物相对重要人物甄士隐、贾雨村出场。一个甄费(真费)号士隐(真事隐)经历家族衰败顿时开悟,一个贾化(假话)号雨村(假语存),生于仕宦积极入仕,见风使舵、忘恩负义、欺瞒良知、冷血无情的诡诈之人,仕途虽好,人性尽失。这两人深化主题,具有象征性约符号意义,可谓一道一儒典型的代表人物。从开篇看,贾雨村应该是贯穿全文一个奸雄的人物,他的存在与释家代表,一个厌弃求取功名的贾宝玉形成鲜明对比。
作者自云:“因曾经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提示读者,这本书是一个已有结局的故事,小说意为用倒叙方式写就。红楼一书,最重要的是第一回。第一回是总纲,读完读懂,全书基本脉络清淅。读者须得认真读懂第一回。
一部大戏拉开序幕,书中线索无数,此起彼伏,别开生面,或隐或现,伏笔千里,不经意间,今冬埋下种子,明春生根发芽,读者须留心细读,方不错过精彩,当你拍案叫绝处,其实尽在前端。
开篇作者自述此书来源,女娲炼石补天留下一无用之石,三世历劫投胎下凡,遇绛珠草幻化人形,演绎旷世爱情。这“荒唐”故事中,借一僧一道一一“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两个虚幻人物引入,目的将“通灵宝玉”这一重要主线扯出,后文中若隐若现,涉及"通灵宝玉”关键之时会出现。自宝玉口衔“通灵宝玉”投胎下世为人,“通灵宝玉”实为宝玉附体灵魂,直致折回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带回满身故事,后经人刻石记录编纂问世,此为全文脉络。后面的章回,皆为此主旨服务。爱情、婚姻,一步步走来,栩栩如生,画面生动,人物丰盈,所有的情节皆作者生命里的一部分。一部闺阁昭传,也是家族兴衰史。更主要昭示作者的思想史。
这一回交代了“木石前盟”,“神瑛侍者,绛珠仙草”三生三世情缘,埋下世“还泪”之说,宝黛爱情拉开序幕。
全书立意“梦”“幻”。始于“梦”,终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