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10:30听了一会儿课程,感觉大脑跟不上节奏,一片混沌。正好昨天看了一篇文章,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儿子的信》中的“给大学生的15个建议”中关于时间建议中写到:每天要在晚上10:30前入睡,消除疲劳,早晨在5:30起床,早起的时间用来从事最复杂的创造性脑力劳动。每天优先做主要内容,且应当放在清晨脑力劳动的首位。今天早晨5:40起来听课,边听边记笔记,思路是清晰的。
这次课程分为四个主题,分别是学习的含义、建构主义、有效利用大脑、升级思维系统。
第一个主题是学习的含义
首先讲学习的两个含义,广义的学习是指人们在生活过程中获取经验的行为方式,它相对比较持久,贯穿一生;狭义的学习是指人们利用阅读、听廛、研究、观察、理解、探索、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取知识或技能的持续变化的过程。
再讲学习的对象是知识,知识是指符合人类文明方向的,它是人们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探索;它包括对事实和信息的描述、教育和实践的技能;它具有一致性、公允性,它的获取主要靠感觉、交流和推理。
最后讲了学习的三个阶段:知识、技能和意识。我的理解是人们先学习到知识之后,逐步把它转化为一种技能,然后再把这种技能内化为自己的意识,这样才是真正意义的学习。就像我现在学习思维导图,正在把这种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当中,后期通过不断地刻意练习和讲课,转化为意识。
第二个主题是建构主义
建构这一词来源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它是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它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社会文化的互动。关键词:主动性、原有知识、建构理解。
建构包括两个方面:新信息的意义和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为了让我们对建构的了解更加透彻,老师用组织这一案例来给我们讲了建构的三个过程:同化、顺应和平衡。我们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加入一个组织的,这是同化;在这个组织中,我们会面临种种不适,需要我们不断磨合,这是顺应;当我们渐渐顺应了这个组织,这时组织会慢慢趋向于平衡。
第三个主题是有效利用大脑
第一个分支是三位一体,它来源于保罗·麦克里恩关于大脑的假设,他认为人包含三个层次的大脑,第一个是爬行动物脑,是基础脑,是保护和攻击的;第二个是边缘系统,也叫古哺乳动物脑,是控制情感的;第三个是新皮质,它属于智力脑,可以进行思考。
第二个分支是左右脑分工,左脑是理性脑,它包括语言文字、推理逻辑、序列分析,右脑是感性脑,它包括图画音乐、节奏情感和想象创造。左右脑的连接依靠胼胝体这个信息通道。
第三个分支是运用脑眼,它包含眼脑反映和右脑这两个方面,眼脑反映是指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再加工的速度;我们可以利用快速阅读和舒尔特方格这些训练,来加强右脑的照相记忆功能。
第四个主题是升级思维系统
升级思维系统有三个步骤 :呈现知识、扩充体量、形成系统
第一步需要呈现知识,需要我们用思维导图展现我们的知识框架;
1.0知识的呈现
2.0理解运用
第二步需要我们扩充体量,我们可以通过制定阅读计划、快速阅读、梳理关键词笔记这些方式来扩充我们的体量,遇到不了解的知识点我们要做到查阅资料,用来补充我们的短板;
课程笔记: 重点记录重点和难点
读书笔记: 识记➡️编码储存➡️再认或再现
深度慢阅读: 阅读计划➡️快速阅读➡️梳理关键词笔记
第三步是形成系统,我们可以通过联想想象来添加我们需要的知识,减少不必要的知识,我们还需要对知识进行有效再认和再现,我们可以通过考试做题来检验我们的知识再现再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