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因为脾脏和消化系统不好,非常挑食,食量也很小,吃饭是痛苦的一件事儿。到现在偶尔去亲戚家,大家有时候也会谈论起来我爸爸满屋子追着我喂饭的事,真的是各种哄骗,就为我多吃那么一口饭。
也许是为了弥补我小时候少吃饭的亏欠,长大后身体慢慢强健一些,也慢慢暴露了自己吃货的属性。吃货的定义并不是固定的,在我这里,很简单,借一个朋友的评价就是,我,“喜欢吃 饭”。
没有多么讲究的味觉感知能力,也没有多么精细的饮食审美。单纯就是喜欢吃饭这件事情本身。大学室友有过一个评价就是,和我一起吃饭胃口会变好,“感觉吃啥都很香”。我同事第一次跟我吃饭,也比较含蓄地说,“你看起来不像能吃这么多的人啊”。
高中的时候和爸妈去海南岛玩,报的旅游团,一路的餐饮质量颇差,真真的粗茶淡饭,蔬菜基本白水煮,也没什么肉,加上海南岛的三熟稻米,完全不对西北人的口。一次午餐,大家愤然起义,责骂导游,说不是给人吃的饭。我爸妈也跟着骂呢,一扭头看到就我一个人吃的特别嗨,全然不顾正在发生的一切。
一般人吃饭喜欢看电视看剧,但我不行,吃饭的时候全部身心就在吃饭上,一点神都分不出来。和朋友聚餐,前脚和大家聊得可热烈,饭一上来,立马安静吃饭,无缝衔接,这个也被不少朋友说过。
我妈妈对我这点可算是操碎了心,刚工作的时候,每次打电话赶上吃工作性质的餐,我妈妈都会在电话千叮咛万嘱咐,去了别光吃饭啊!没用,一吃饭啥都忘了。
爱吃饭这么多年,我的身体也特别尊重吃饭这件事儿,除了专注以外,还有择时。饭点必饿,不吃会心情很不好,偶尔还会低血糖。但过了饭点也很少吃东西,我在女生里算吃零食比较少的。前段时间老板特别喜欢中午找我和我同事开会,一开就两个多小时。第一次开完,差点没活着走到吃饭的地方。害得我同事每次快到十一点多都说,"你赶紧垫吧点东西,我感觉老板今天中午又会叫我俩开会。”
我同事也比较尊重“我吃饭”这件事。最近居家办公,有事语音我,听到我在吃饭,马上说“你先吃饭,不着急,慢慢吃”。
出去旅游,最大的兴奋点除了拍美照以外,就是找有特色的美食。偌大的中国地图在我心里就是一个美食地图,回忆每个去过的地方,脑子里都先蹦出来那里吃过的好吃的。比如:江油=肥肠,宁夏=滩羊手抓,新街口=卤煮,朝阳门=宇治川的蘸面。
如果说一般人在吃饭这件事儿中,获得的快感是5分的话,我至少得是8分。但我很少暴饮暴食,所以也无法欣赏近年社交平台上一些“吃播”。感觉对身体很不好,在镜头面前,想必又会减损吃饭本身带来的快感。
我并非不研究美食,只是实在太不专业,平时又以效率为先。对于我研究过的美食,明日专写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