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我与夫人徜徉于磁器口古镇的街头巷尾。此时虽然游人依旧络绎不绝,但相较于白日的喧嚣,已显得宁静不少。古镇的老街,铺设着清一色的石板,它们幽长深远,古朴而简约,每一处都仿佛诉说着古镇的沧桑历史与兴衰轮回。寻着石板路尽头,通向古镇后街宝轮寺的对面,隐藏着一条狭窄的小巷,那便是被岁月尘封的纤夫巷。
这条小巷并不冗长,尽头处便是曾经古镇河街的大码头。放眼望去,嘉陵江在此处形成了一处天然的回水沱,江面宽广,水流平缓,为船只的停靠提供了便利。正是这片水域,见证了磁器口曾经的繁华,也赋予了纤夫巷的魅力。
对于纤夫巷,我早已不再陌生。曾多次穿越其间,漫步于嘉陵江畔。然而,由于它位于古镇的背街,游客稀少,因此显得尤为宁静。石板路上,青苔斑驳,青瓦屋檐,蛛网密布,断壁残垣处,黄葛树依势而长,绿荫清凉。纤夫巷就像一位安静的姑娘,散发着铅华洗尽的古韵流觞。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磁器口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人口众多,商贾云集,外地专线商船载着丰富的农副产品和工业产品纷至沓来,或从近处的朝天门,或从遥远的武汉。这些商船都在此卸货转运,使得纤夫巷也成为了重庆码头文化的发源地。然而,时光荏苒,繁华已逝。如今行走在古镇的大码头上,望着嘉陵江向东奔流而去,心中不禁涌起无限感慨。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副遄急江流的画面,那些上水船上的纤夫们汗流浃背,高唱着雄浑的川江号子;而下水船则扬帆远航,满载着欢声笑语。
在那时,纤夫们一家人的生计全赖那沉甸甸的纤绳,他们用坚韧与汗水书写着生活的篇章。即使常年行走在长江流域,但沙滩暗礁、乱石悬崖遍布,处处都是对纤夫的考验。在前行时候,他们需要背负纤索,四肢着地,拼命拽拉。那纤绳,看似柔软,实则锋利如刃,稍有不慎便会划破手掌,甚至将纤索深深勒进肉里。但纤夫们咬紧牙关,他们心中唯一的信念便是通过险滩,拉住船只,以全身的力量抗击逆流。当遇上风大浪急之时,纤绳断裂、船只翻沉的事故时有发生。纤夫们也会因此人仰马翻,跌入崖下,被汹涌的江水卷走。无疑,纤夫们的行当是高危的,每一次出门家人都会悬着一颗心,直到他们平安归来。
纤夫巷,一个汇聚了商贩、纤夫和搬运工的地方。夜幕降临时,火锅、麻辣串串、江湖小炒、豆花饭等美食的香气四溢,店家的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纤夫们背着由竹条与棉麻拧成的纤绳,穿着草鞋,三五成群地走来走去。他们或给家里的孩子买些小玩意儿,或在豆花店叫上二两烧酒犒劳自己一路的辛劳,或找个小巷子裹上一支烟歇息片刻。那时的纤夫巷是喧闹的,是繁华的,是充满人间烟火味的。它是纤夫们的精神乐园,也是他们休憩的美好家园。
勤劳勇敢的纤夫,俨然是纤夫巷的灵魂,也是古镇最为独特的风景。他们用脚步在险滩峭壁上踏出了一条条生路,用汗水与辛劳书写着时代的传奇。如今,机械船舶或万吨轮船早已取代了木船,码头上纤夫的身影也渐行渐渐远,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纤夫巷却依然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伴随着古镇进行的修缮改造,纤夫巷也将被赋予新的生命和活力。
纤夫巷,从繁华到衰败,再从衰败到繁华,在岁月的长河里穿透历史的尘埃,不断演绎着古镇的今生、过去与未来。它见证了纤夫们的辛勤付出和不屈精神,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在嘉陵江畔的磁器口古镇里,默默诉说着那段属于纤夫们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