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育
(十二)姬贵
姬贵,周灵王之子。东周十二任君主,在位25年。在位时,财政困难,连器皿都要向各国乞讨。一次景王宴请,指着鲁国送的酒壶说:“各国都有器物送给王室,为何晋国没有?”晋国臣子籍谈说:“当初晋国受封时,未赐以礼器,现在晋国忙于对付戎狄,自然送不出礼物来。”周景王列数了王室赐给晋的土地器物,讽刺其"数典而忘其祖"。这是"数典忘祖"的典故。此时周天子地位已经一落千丈。
姬贵在位期间,郑国执政大臣子产实行改革,整顿贵族田地和农户编制,承认土地私有,按田亩征税等。大臣子产铸大鼎,将国家法律条文铸在上边,向世人公布。这是中国政治史、法制史的一件大事。这就是史上有名《刑鼎》。几年后,子产的改革已见成效,成为大国不敢轻视的郑国。公元前524年,周景王铸造大钱,是我国文献中关于铸钱的最早纪录。
"刺王僚"、亦称"专诸刺王僚"或"鱄设诸刺吴王僚"的典故;专诸是中国古代"四大刺客"(一说为"五大刺客")之一。春秋末期吴国的公子光(即后来吴王阖闾)欲杀吴王僚而自立,楚国逃难来的伍子胥把刺客专诸推荐给公子光。公子光与专诸密谋,以宴请吴王僚为名,藏匕首于鱼腹之中进献(此即中国历史上著名"鱼肠剑"的来历),专诸当场刺杀了吴王僚,但专诸也被其侍卫所杀,史称为"刺王僚"、"专诸刺王僚"或"鱄设诸刺吴王僚"。阖闾成功上位,重用伍子胥,后来还依靠子胥七荐推孙武,令吴国强大起来。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