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摘抄——“或许女儿需要先经历拥有,然后才会付出。(事实上,我自己在未曾拥有的时候,又何曾付出?)她希望从我这个情感应该更加成熟的父亲身上得到这种经历。”
我们总是在要求孩子要懂得“分享”,也一直在告诉他“分享”是一种美德。
只要孩子做不到,我们就开始上纲上线,你应该“分享”,你应该这样做,好像不做就是他的错,就是大逆不道。
可是又何曾想过你让他“分享”的物品,他是否曾经得到过很多,如果从未曾得到过,未曾拥有,又何谈分享?
这段真的是又给我上了一课,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从来没有过的东西,拿到手都是新鲜的,谁会愿意拿出来给别人?又何必去为难、责怪孩子?
他不“分享”,是舍不得,他毕竟是个孩子。但是对于你来说,在那个特定环境下逼他“分享”,真的是因为你觉得他应该这么做,还是因为你的面子问题?
这个道理其实对成年人也是一样,你一直很喜欢一样东西,只是以你的能力很难得到,终于有一天你意外得到了,可想而知,你有多开心。可是这时候有人要求你,把这个东西拿出来跟别人分享,试问你可否愿意?就是不情不愿拿出来了,心底里也是一万个不情愿,只是不说,因为抹不开面子,总不能让别人说你小气吧?
所以美德固然是美德,可站在美德的基础上,对别人进行道德绑架就不对了。
要求别人“分享”之前,看看他是否真的曾经拥有过、得到过,体验过那种幸福感,再进行“分享”时自然是心甘情愿、甘之如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