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的三阶段:生存期,发展期,事业期。最主要的区别是我们对于职业需求的改变。
生存期,比如,做一件事,身边总会有人问:这个赚不赚钱?这个就是典型生存期的表现,急于经济独立。一般人的生存期大概3-5年,而很多90后是中国第一批真正意义小康社会出生的人,不太在意生存的问题,会直接进入发展期,他更多的关注点不在收入上,而在迅速提升能力和个人的发展商,这个阶段收入只是现金流的问题,更重要的其实是职业资产增值。如果没有完成这个转变,还在下意识重复使用一个能力赚钱,很长时间都没有任何进步,基本就废了。发展期最重要的特征是越过收入看增速,越过赚钱赚本钱。发展期一般有两种方式结束,一种是主动的,当你走到职业的顶峰,外在成就感再也驱动不了你,手头上也拿到了足够多的资源,你开始想点有意义的事;一种是被动的,一个人的职业在45岁左右达到高原期,发展放缓,他就会思考,我还有15年时间工作,为什么不做点自己真正想做的?
这样的状态慢慢进入到事业期,例如乔布斯回到平苹果的开始几年里,他作为CEO的的年薪只有1美元,而日本的一些小店三代人做寿司能做近100年,很多高管放弃高薪,从事收入和稳定性都差很多的工作等等。事业期的特征是找到成功的内在标准,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用自己喜欢的工作方式,确定自己的成功标准。越过外在的平价,回归自我内心,实现自我。
一般来说,走完这三个阶需要20-30年,这一代青年人更是期待尽快走完这个过程,所以很多创业者都希望先拿到第一桶金,然后做大做强,到35岁之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当然是最好的情况,但实现的几率很小,能在这个过程成功的人不仅仅有自己的积累,还有背景原因——这些阶段并不是一个人身上完成的,而是在一个家族身上完成的。例如曾国藩的家庭里,五兄弟,有的是进士,有的是秀才,而曾国藩的儿子一个是外交家,一个是数学家等,这样的家庭内部完成了生存期,发展期和事业期的分流,一代父辈完成生存任务,孩子中一些人发展,一些人尝试自我实现。美国的华人第一代移民基本解决的生存期的问题,第二代移民往往都是高学历,从事计算机,精算这些技术性工作,解决发展问题,到了第三代移民开始有大量的子女读艺术,电影,音乐等,直接进入到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阶段。
说了这么多,我们可以评估一下自己到底在哪个阶段?生存期进入发展期的重要指标是经济独立,收入大于支出,发展期进入事业期的最好情况是财务自由,完全不需要因为钱来工作,如果达不到也无所谓,你只需要确保做自己喜欢的事的收入,能够持续满足发展的需求。
评估自己的职业驱动力,生存期的核心是收入,发展期的核心是外在的成就感和能力资源的提升,事业期的核心是内在成功感和意义感。
【致自己:每天到底驱动自己起床的是什么?】目前我处在发展期,对能力和资源的提升有着强烈的企图,一方面也会在意收入,但是收入不是最能打动我的因素,然后财务也是能力的体现,能力提升才能让财务指标顺势而升。所以抓紧这几年发展期的目标,调整好自己的方向,找到自己最想要的,一个就是每天输出一篇文章,哪怕是感受也好,每天看一篇技术视频,并加以练习,基本的品牌模型建立后的执行过程,需要各个击破,也希望即将遇见的咨询师能给我一些指导,figh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