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谈深入,逐层剥洋葱皮
第二个方法:你可以逐层深入,谈到一些触及内心的话。
逐层深入就是让对方觉得你们的关系在聊天的过程中得到了升华,从彼此陌生到彼此熟悉并且有好感,我们一把称之为有效社交,如果一场天,聊下来,你们只是交换了简历上面的信息,那么就是无效社交,我们中国人都喜欢和熟悉的人打交道,一遇到熟悉的人,就侃侃而谈。如果彼此的关系近了,那么恭喜你,进行了一次成功的社交。下次见面会分外亲。
所谓的剥洋葱是一层层的递进,不要着急,按照顺序逐层深入,这个顺序就是
套话,事实,观点,感受
所谓套话,就是客套话,就是社交场合那些公式化的交谈,一些讨人喜欢,别人爱听的话,在最初的两分钟,你们谈的都是套话
然后再往细节里聊,这时会出现很多的私人信息,也就是属于这个人独特的事实。
对于自己身上的这些事实,信息,他一定会有自己的观点,就是说,他是如何解读的。这就是第三个观点层次
最深层次 感受 是指他的爱与憎 ,他的情绪,他的感觉
下面来分析一段对话
比如有一次,我在客户的HR办公室里交谈,她桌上摆着全家福的照片,我称赞道:
“你家宝宝长得好有灵气,你看上去真的不像有两个孩子的母亲哦。”
这句话,就是我在 用 “冷读者+热捧者”的身份说社交场合的套话。 我观察出她是有两个孩子的妈妈,并且既赞了她孩子的灵气,也赞了她本人的年轻和精力充沛。
她笑道:“两个捣蛋鬼,一个六岁,一个八岁。”
我接下去说:“我家也是两个孩子,昨天我还在和我先生商量,暑假是出去旅游呢,还是给他们多报几个兴趣班。你们孩子上兴趣班吗?”
瞧,我在 用“说、问、说”三部曲,推动对话。 我不是直接发问,而是在问话之前,做了一些自我陈述。我的这个问题“你们孩子上兴趣班吗?”将对话引向“事实”层面。
她回答说:“他们上的。姐姐上英文和芭蕾,弟弟上英文和跆拳道。”此时,她给了我一些独属于她的信息, 我们已经进入“事实”层面。
我接着说:“对,我们也都选了英文的兴趣班,小孩子语言敏感期,多接触英文总有好处。”
她显得很惊讶,“戴老师,你就是教英文的,还用得着让孩子上兴趣班?”
我说:“唉,我教他们,他们根本不配合。你是怎样看孩子上兴趣班这事儿的?”你听出来了吗?我 把对话往“观点”层面深入—— “你是怎么看孩子上兴趣班这事儿的”。
她给出了一个不俗的观点:“我认为,只要找到好的老师,让孩子爱上学习,就是件好事儿。”
我很感谢她如此认真地投入到我们的交谈中,我兴奋地附和道:“完全赞同!‘能否找到好老师’比‘该不该上兴趣班’更重要。嗯,我不知道别的妈妈怎样,我自从有了孩子,多多少少会有焦虑,怕自己犯养育上的错误。你呢?”
我相信你已经听出来了,当我询问对方是否焦虑时, 把对话导向了最深层面,“感受”层面。
如果对方是一个社交主动的人,或者你们俩气味相投,双方可能会很快会跳过套话、事实,进入后两个层面,观点、感受
友谊都是在 观点,感受这两个层次上培育出来的。按顺序逐层深入交谈,没准会让你有意外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