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永远是稀缺,也因为其实是我们太贪心,如果我们活在山沟沟里,没那么多事,也不用操心时间够不够的问题了。
这次有个背景是,在12月底跨年阅读大会准备的倒计时的时候,我们策划了两个快闪项目,也是在测试,一个是共享书架,一个是书写,准备那晚活动现场一起推,但前夕的筹备检查会议的时候,还是决定聚焦,只聚焦一个,专心一点,那个书写的先弱化,可以一个月推一个,这样反而更专注和容易出节奏感。结果,还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书写组就是顺便一号召,在骨干(书写项目负责人)的号召下,几十人集结,并且书写风气非常不错。然后在元旦的时候因为年度总结的关系又号召起来第二个写文群,一下子让人爱恨交加,因为,这抢风头了,因为一月的重点是推共享书架项目啊。
其中还有一个细节,就如同“First Follower”的重要一样,推动任何需要主动性的事务,这种推动方式除了机制设计外,推动方式(也就是具体推法)几乎像炒菜的火候拿捏一样,很有讲究。跨年大会对我来说是一种极度的摧残,因为我元旦大早要飞去武汉听混沌李善友教授的大课。虽然对李教授没有任何崇拜兴趣,对课程你内容也是认同大部分而非全部,并且其实这次元旦大课和去年九月南京大课内容大部分一样,但是我还是义无反顾去了,因为,我喜欢:1,那个李教授和混沌创造出来的超级学习场,那种场域,很舒坦,我常年为别人创造了活动场域,我自己也需要滋养;2,李教授自己是个狠人,持续迭代自己,尤其是当我看到我前两年不是很认同的部分被他不断迭代掉而让人开始产生更多共鸣和感悟的时候,是很佩服其学习探索迭代能力的。学者,最可贵于持续否定自己的台阶来精进。还有一个3是,如同我在星巴克(而不是呆在家里)就是更专注一样,从2019年混沌大课在苏州,2020年在南京,我发现,在他城学习,就是完全身处另一个时空就是舒坦,大脑也就是这样对环境改变和情境塑造的影响力买账。所以问题来了,跨年大会后回家就是两点,我估计只能睡三个小时就得去赶飞机。所以,跨年大会后有件事我很痛心,就是几个伙伴去吃火锅了,一个是因为饿着了,一个是累着了,可是我却不能前往,我心里在滴血。我当然不关心吃,我关心的是,我说不出感谢二字,和他们一起吃饭陪吃,是我表达感谢的方式,还有买单。但是,生命就是这样的取舍。
直到上周末,大前天周六晚上,这件事才得以补上,我心里舒坦不少。
重点是,跨年大会是12月31号晚上,我们成立共享书架群,成立写文群后,连续3天假期是大好机会来推大家,但我都在武汉听课中。然后每天晚上一下课,我当然避开所有聚餐去窝在星巴克准备干活。可是我这个花心的,我没有去好好推书架项目这个一月真正的重点,而是连续三天晚上写文!结果证明了效果,因为我带头写文和带头在朋友圈晒了,两个写文组风头和氛围很快起来了,最后两个组都是一周内出文三十多篇。非常不错。我开心啊,可是,也难受啊,这,抢戏了啊,共享书架才是一月的重点呀!事实证明,这个风头被强的还是有点过分的,推就是要在热度没冷的时候一鼓作气,三下五除二。就如同元旦三天推起来了写文组,其实要是连续推三天共享书架,也许后面整个一月的共享书架项目进展会好很多。但是,这就是现实,就是要为意外的生长买单,当然,这是幸福的惆怅。
结果这个花心的我,回上海后,连续推了好几个项目,团队被推到超负荷,他们说人不够用了,我们需要再培养一些梯队。我没直接回复,我心里声音是,你以为会有用?以我的调性,不管多少人手,我都有能力让大家满负荷!我对我的挖坑技术还是有信心的,主要是对自己的贪心花心和对可行性评估能力不足这件事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
所以,这样的花心导致那个被冷落些许的共享书架项目,一直不太容易推动,但是我也努力放手放开,就看看这个自生长的可能性有多少。结果还是很喜人的,生长性,让很多人不舍得结束,尤其是最后的结束的大会(我们称之为终点站)。反而是风水轮流转,当一月下半月不断把共享书架项目往前推的时候,尤其是连续两个周末在推学习项目,而怠慢了每周末的写文群的选题和推动时,写文群竟然非常冷清了。一方面,我知道写文是比阅读更加需要主动性的事,一方面,我意识到之前一月初写文群推的好,一半是势头用好了,一半是我们带头推和写了,但是问题也就在这里了,一个月后的现在回归冷清是正常现象,和前面起推力作用我的我们自己的推力和行为的在和不在就成为了分水岭,也就是,书写群,还没出现自生长性。这个发现还是很有价值,就是表面的热度不一定是真正的热度,表面的冷清并不一定没有生长,前者指写文群,后者共享书架群。
现在二月开始了,这两个群两个项目也面临了不同命运,写文组我们从一月初就决定了准备推一年52周的书写,共享书架项目就是做1月份的一个TEST,然后结束。后者大家不舍得结束,说明做对了。但是,是否彻底结束,还是开始策划推动2.0,都各有好坏。最终的结果是,准备冷一冷,用一个星期去思考策划是否推动后面的共享书架2.0,因为一定要设计和推动出推力和自生长性才可以,否则不值得。真正值得做的是用整个二月把共享书架的经验和发现和可挖掘空间,去写一本来全国去传播,然后基于这个再去推后面的共享书架,则推力和社会价值更强和更最大化。而一月完成了一月本书的TEST,也提前完成了二月的书写TEST,这个难不倒我,我发起了一个“搜集器113”的二月TEST,今天才第二天,已经乐趣无数。
那书写呢?
显然,书写,我们需要推起来,因为这是一年的Target,找出问题来修正。从我们骨干几人自己带头补上文章开始,果然,我们一补,马上风气又出来了。于是我继续准备发起一个两个书写小组都有的五个小伙伴的“领写小分队”来负责:1,每周带头写,2,对每篇晒出来的文点评(当然主要是夸)或切磋或提问几句话即可,这样就容易把氛围推起来。先二月1个月四周试试看,顺手的话就继续,轻松点的话三月换几个人大家轮流来。这是推项目和推社群的基础手腕。
原本两个书写群的题目我出的,效果非常好,后来改成共创加投票,效果也非常好,但是前两周滞后,大家也不积极,毕竟写文本身已很耗费大家意志力,或者说,才两三周还不足以形成习惯和正向反馈,还需要继续推。于是这两周又变成我出题的简单策略。这次的这个自我探寻的书写B组,我就起了主题《我没有时间》。
其实我之前做过试验,一周五百字的话,我写500字,在正常状态可以10分钟以内完成。所以,我们真的没时间写么?当然不是,但是这个范式需要探索,如果让大家不断写的顺手和容易,我们还需要很多尝试和功课。
回到这个主题,我没有时间?说没有时间的只是自己太花心,搞不清楚自己真正想做什么、喜欢什么、值得做什么,不太有能力管理自己的欲望和外部的干扰而已。否则,不太有什么“我没有时间”一说。
而对于我这种超级花心且又死不悔改的人来说,怎么办?首先,我不说我没有时间,因为事实如此不必说,更不必找理由或借口,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个超级好的挑战,来看看要怎么去整合,怎么去探索,和迭代。
所以,我很Diss朋友圈那个说Elon Musk是怎么管时间的那个文,我在朋友圈的评论是这么说的,“想从时间管理角度解读这种事的,永远做不好真正的时间管理;想追求并想真正的时间管理的,适合做那些强手的助理。强手们管的从来不是什么时间,视野和认知产生天壤之别。”
所以,你呢?你会说“我没有时间”么?你又是怎么做,和怎么看待此事的呢?
书声 丁布
2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