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去年四月开始在家休息了快一年的时间了,其间通过心理咨询我明确了我努力的方向是:温暖孩子,和孩子通过互动交流增强母女间情感的流动。
四月到八月第一阶段,我意识到孩子这么多年以来内心的压迫和痛苦,为了让她完全放松,我带她出去玩儿,吃美食,给她按摩、刮痧、艾灸……以为经过这几个月的完全放松和我的付出,孩子应该能顺利进入高中。然而结果并不如我所愿。
我们县城的一中倒是考上了,但她执意要休学一年,家中爷爷奶奶、姑姑姑父劝说都无用,我本来是支持她休学的,结果被他们吓唬人的话吓得也六神无主,心里开始焦虑了!也尝试劝说她,更是激起了她的愤怒。
到了第二阶段:九月到元月,纠结与挣扎。一方面内心心疼孩子,也试探过她的反应,知道不能硬来。另一方面,家中亲人的危言耸听也确实让我担忧,害怕因此而耽误孩子的前程。过了10月,知道劝说返校无望,就放下了这个念头。
不去学校了,就是希望她在家里能安排好每天的生活,按照院长的方法,引导她在家里做家务,打扫家里的卫生,做午饭和晚饭。每天晚上我把第二天要干的活写在一张纸上,第二天早上放到她的枕头边。刚开始她是极不情愿做的,再加上爷爷奶奶在家总是包办代替,活总是干得不利索。在经过几轮沟通后,做饭她渐渐主动去做了,厨艺也见长。以前啥也不会的小白,现在通过奶奶的指导和视频自学,会做的饭都超越我了!我也及时地肯定和表扬她。
关于她的房间的收拾打扫,好像是我们之间的一场争夺战。用她的话说,她最不喜欢打扫卫生,她就愿意房间乱乱的,我眼里的乱七八糟在她那里是乱中有序。按照空间物理环境布置的要求,我和她一起选购了她喜欢的地球仪、地图、地垫、靠垫、墙上置物架、墙贴、落地台灯等,经过一番收拾和装扮,房间变得温馨可爱了,也有了温暖的感觉。房间虽然大变样了,也没有调动她打扫卫生的积极性。我希望她各项物品能有序摆放,整齐一点,她总是推三阻四,说的多就开始了争吵。
这段时间我内心最痛苦的就是:我希望孩子能按时规律作息,勤快应时做家务,房间打扫干净,可总是因为这些事情,孩子心里又有了被控制、被安排的感觉。我总是纠结着:我应该管到什么地步呢?
听完导师班线上课,心理咨询也做了有七八次了。我努力不去为她行为上的一些小事斤斤计较,凡事向内,把关注点放到自己身上,孩子的内心反而有点失衡了!
作家长的,总想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去做事,而且期望值又总是太高。当孩子不能如你所愿的时候,当孩子的行为跟你的要求背道而驰的时候,我们又开始生气、指责。关心而不过多关注,温暖而不完全纵容。把握好边界,把握好引导、要求的度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