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的电影中我最喜欢的是《一声叹息》,最难忘的结尾是《甲方乙方》的“我很怀念它”。小时候看《一声叹息》着迷于它的时髦。刘蓓挂在树上,撒娇让张国立救她,等不来他就跳了下去。回到酒店,张国立把她的彩色毛线长袜一寸寸地脱下,然后点着酒精灯给她按摩,这时镜头顺着刘蓓的脚一直向上,刘蓓闭上眼将头向后仰去,修长的颈部线条伴着她轻微的呻吟。回忆向前,张国立和刘蓓彼时还是初次相见,两人一前一后走在沙滩上,刘蓓看到昔日的同学,疯叫着抛下他向他们跑去。这时,故事又跳到两人从山庄回到城里。在车里,刘蓓的衣服拉链被卡住,张国立过去帮她。他的呼吸在她的颈部游走,而她出于死死纠缠的心理,加重着呼吸,顽强地与现实的残酷作无谓的抗争。
这是2000年的片子,距离《非诚勿扰2》有10年的间隔。看过《非诚勿扰2》后我强烈认为,感情的时代感并非通过外在的包装传达,而是通过代入、抽离、剖析和反思。《一声》难能可贵在于它采用一种旁观的视角去看待这段婚外情,才有了种种令人难以直视的、当事人意识之外的感情状态的呈现。而在《非2》中,导演百分百地表现了当代人对婚姻的不确定,甚至是与之和解的态度, 却唯独没有对此作出客观的思考。结合导演之前说过拍摄《非1》时很舒服,所以不排除再做延伸,这部电影其实是之前票房带来的良机和资本促成的。与之相对应的,是导演清醒明白地表示,《一声叹息》是自己的真实写照,是离婚后的焦躁和纠结,以及漫漫无边的沉淀和回归。
而再往前三年,是《甲方乙方》结尾中“好梦一日游”四人在除夕之夜肝胆相照的一顿饭,以及饭后葛优平静道出那句“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彼时我只有九岁,第一次看时只是觉得这片子好笑,二十年过去了,再回看时,这是一句多么沉重的感慨,感慨那一代人曾经的热血、激情、不悔。就这样,影片得到了升华,人物有了时间的厚度,平凡的生活因珍贵而变得不凡。这也是我怀念的冯小刚,我怀念的大陆喜剧电影。
我很喜欢这句歌词:“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这里的玫瑰绽放有了情绪,要归功于作者忠实的观察和反映。如果作者只是揣着对玫瑰的常规印象,又怎会挖掘出它的另一面。艺术作品,终究是与自己的对话,而且是得出结论的对话。这个结论,不一定是一个具体的答案,但它一定是一句振聋发聩的声音,让作者感受到把它传达出去的责任。这是一份神圣的使命,需要作者具备强烈的个人意识和创作责任感。早期的冯小刚,手握两张王牌——王朔和刘震云,是他们的作者立场保护了电影免于流俗,孵化出纯粹的电影形态和艺术沉思,而在电影市场进入快车道之后,当资本如雪花碎片一般引发哄抢,当市场已如战国时代四分五裂,当好莱坞电影抢走了半壁河山,冯小刚为求自保而频繁的迎合和转型,尴尬的并非是水土不适,而是离属于冯小刚的骄傲已越来越远。
面对近年优质电影的一片空白,为打发假期,我只能搜索一些旧电影来看,其中就包括冯小刚的一系列喜剧电影。是的,我很怀念九十年代乃至本世纪初冯氏电影的风华正茂,就像成年人希望时光倒流一样。惊鸿一时,千金难换,希望冯小刚接下来的路不再难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