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当户对,一直是中国传统婚恋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恋爱,又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大学生都是拿着父母的钱谈恋爱,那么大学生谈恋爱究竟要不要看中门当户对呢?
网上对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有人说:“当然需要门当户对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同经济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价值观是不同的,价值观都不一样怎么谈恋爱,再说如果我送你一条一千块的项链,他却连一百块的都送不起,这对他来说也是很有压力的吧,长时间在这种压力之下,感情就会失衡的。”
当然,也有人说:“我觉得校园恋情应该是纯洁的,可能我喜欢你只是因为那天阳光很好你穿了我最喜欢的格子衫,而不是你身上的那些诸如家庭条件、未来前景、户口所在地这种附加值,如果在学校里都不能这样单纯的仅仅因为喜欢而谈恋爱,这样的人生也未免太浅薄了。”
在我看来,要不要考虑“门当户对”得一分为二来讨论。首先你要问问自己,究竟是为什么恋爱,是单纯只是为了恋爱,还是你想找个人以结婚为目的去互相了解、互相磨合?
如果是前者,喜欢才是决定因素。两个人彼此喜欢,所以决定在一起。事实上,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在谈恋爱的时候根本不会去想未来,所以“毕业季”才会变成“分手季”。因为当他们真正要步入社会、感受到压力的时候才发现,地域、家庭等各种因素都成了问题。有人选择“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也有人选择坚持。不过无论最终能不能走到最后,终究是收获了一份单纯的爱情,也为青春的回忆添了一抹亮色。
但是,如果一开始你就想遇到一个人通过几年的相处了解最终能携手步入婚姻,那么门当户对很多时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虽然很多年轻人会说这都是老思想已经落后了,可是细细数来身边多年的好友大多跟你有着相似的教育背景、相近的家庭条件以及契合的三观。朋友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个与你相伴一生的人。
“门当户对”这四个字,有人总会觉得就代表着经济上的对等。其实并非如此,广义的“门当户对”包含了物质上和精神上两部分。王小波的一部小说里,一位母亲对自己的女儿说:一辈子很长,一定要找一个有趣的人在一起。毕竟人总会老去,光彩的面容会变的黯淡。但是一个人身上的趣味,永远是他最亮眼的装饰品。
契合的思想,相同的价值观才是决定两个人能否共度一生的重要因素。可是我们为什么总是强调物质上的门当户对呢?因为思想、三观是非常虚无缥缈的概念,我们很难通过跟一个人短短相处几年就了解他的全部,很多人往往婚后才发现另一半身上有着自己难以接受的问题。而物质上的门当户对是最简单的辨别方法,虽然会有失误,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比较准确的。毕竟两个有着类似的教育背景、相近的家庭条件的人往往更容易养成相似的三观。
《简爱》里有句话翻译成中文大意是:爱是一场博弈,必须保持永远与对方不分伯仲、势均力敌,才能长此以往地相依相息,因为过强的对手让人疲惫,太弱的对手令人厌倦。所以,一段感情中最重要的是两个人要共同进步。当一个人在不断地学习,见识更大更宽广的世界时,另一方如果还局限于那几十平方的天地,两人的距离会越来越远。
不论你们是否在意“门当户对”,你们都要知道一个道理:爱情最好的状态不是两个人互相对望,而是两个人看向同一个地方。互相对望的情侣,总有一个有一天会把眼睛挪开。那时候,就是婚姻结束的时候。而一起看向同一个地方的两个人,最终会手牵着手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前进,长长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