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中原地区的诗经,南方的楚辞比较晚,它是由战国末期楚国大夫屈原自创的诗歌新题。从文学角度来讲,笔者认为,楚辞更具文学魅力,特别是《离骚》,开创中国文学香草美人路线,是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开端,对后世文人文学产生深远影响。
《楚辞》成书时间在公元前26年至公元前6年间,包含汉代刘向等人的作品。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屈原宋玉。
离骚开篇屈原自我介绍:名正则字灵均。但这名字好像只有他自己用过,专家考证研究说屈原似乎在和读者玩文字游戏。其实就是史书上介绍的: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是楚国贵族,也曾是楚王身边的红人,但因为不善权术直言敢谏,加之小人进谗,终被楚王遗弃,于是开启他哀怨自怜的诗人生涯,真乃是家国不幸诗人幸,楚国罢黜一个忠臣,中国有了楚辞、有了香草美人、有了浪漫主义。主要作品有《 离骚 》、《 九歌 》、《 九章 》、《 天问 》等,其中离骚影响最大,最具文学价值,离骚之后多少士大夫呐喊“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恕我读书不透学艺不精,对离骚的理解和描述如此词穷无力。
中国文史学界,不但有“楚辞学”,还有“屈学”,作古两千多年的屈原,养活这么多年这么多人,而且将一直养活着,如此,诗人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宋玉,除了悲秋之外,还是个阳春白雪的美人,用现在的话说是一枚人见人爱的小鲜肉。关于他的成语典故妇孺皆知:宋玉悲秋,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登徒子,巫山云雨等等。太史令司马迁将其与屈原并列列传:《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说宋玉好赋,却只学屈原的辞赋,不学屈原直谏。言外之意对宋玉的官品颇为不屑,楚国之亡和他们这些只知讨领导欢心的臣子有很大关系。不过这里不说他的官品,一个贫民出生的人,在那个贵族政治社会能当个好官不容易,只简略介绍他的主要作品《九辩》。
为什么叫九辩?笔者私下揣测,一定和屈原的九歌有关。为什么叫九歌?九是至尊数字,歌是歌咏,恭敬至上歌咏为国捐躯的战士。没有根据,只是揣测。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一开头扑面而来的悲秋之气,为秋天的萧煞定了调,影响着千百年来的文人墨客,谈秋伤悲。所以刘禹锡才为秋天翻案“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九辩全篇都是对秋天悲凉肃杀凋零的描述,并且反复吟咏,为中国文人开辟了悲秋这个文学题材。就连霸气侧漏的汉武帝都受其影响而作“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
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 。
泛楼船兮济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 。
箫鼓鸣兮发棹歌 ,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感叹人生入秋,少壮不再,不难看出其中宋玉“九辩”的痕迹。
诗经和楚辞早已跨越时空,千百年来传承中华文化;更跨越民族国家,成为影响世界文化的汉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