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怒江深处,傈僳族的风土人情悄然展开。在这里,有一项传统手艺,它不仅是傈僳族服装服饰的主要元素,更是傈僳族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以及忍耐和意志的体现。
怒江傈僳族人民对种植麻的热爱可谓是源远流长,尽管现在已经依法禁种,但在2010年之前,种植麻是傈僳族人民的一项习惯,也是为了剥取麻的纤维皮,用来制作生产生活用品。
从麻皮到麻布的转变,需要经过十多道复杂的工序,傈僳族勤劳的巧妇们将剥去的麻纤维进行精细处理,清除杂质以及不需要的部分,然后经过精心梳理和纺织,将麻纤维编织成麻线。一线一穿梭间,千丝万缕的麻线就被织成用来制作当地传统服饰的布料。
在傈僳族巧妇们的手下,织好的麻布卷成布匹,随后展现出了傈僳族妇女们智慧和辛勤劳作的结晶。这些麻布不只用于制作傈僳族的特色服装,还能制作腰带、包包、被子、床单等物品。随便挑出一件麻纺织品,都散发着浓郁的傈僳族文化气息。
麻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更是不可忽视。傈僳族人民凭借对麻纺织技艺的执着与传承,将这一手艺融入了他们的生活中,使之成为傈僳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麻布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反映了傈僳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2005年,傈僳族麻纺织传统技艺被列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非遗代表性项目。“我13岁开始学织麻布,现在是州级织麻布传承人,希望将这个古老的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三百妞是土生土长的水沟头村人,村里麻纺织工艺品牌“三百妞”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注册的。
近年来,泸水市上江镇蛮英村水沟头村成立三百妞旅游农户专业合作社和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探索“非遗+”发展模式,把傈僳族麻纺织作为优先发展的乡村旅游产业,拓宽群众致富路。虽然现在织麻布的原材料很难找到,但是麻纺织技艺是傈僳族祖先流传下来的珍贵手艺,他们会世代传承下去。
以上图文内容由香道滇进行整理,香道滇致力于全国优选地标文化特产领域,以“寻地标文化特产,逛香道滇”为核心。用户通过香道滇能感受全国特色美食,探索有趣有味的地方文化特产。
免责声明:图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