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是一个谎言,它欺骗我们这是唯一的选择。父母从小告诉我要好好读书,将来找份好工作。
人的一生把自己所有青春都付出在工作上,当工作走到尽头之后我们又会得到什么?
如果这份工作是你热爱的尽管去做,如果不是,你或许要停下来想想,人生忙忙碌碌,什么是最重要?
打工的真相是什么?
我的亲戚前辈无数人已经证明一辈子打工退休后只有退休金。退休金够养活自己的生活必需,并不富裕。他们除了年轻时奉献自己的青春在单位公司以外,就没有得到什么了。
如果这样的生活你觉得无所谓,你的一生也是追求这些那就心安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过生活。
其实安稳的工作并不安稳,而是被迫安稳。我们经常要应付公司里的同事关系,听从上级领导安排并非是自己的愿意去执行任务。我们经常焦虑烦恼越往后工作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会担心随时失业。
听那些出去创业的朋友说,打工是最容易的生活方式,因为你不需要具备创业的第一桶金,你不需要有人脉资源,甚至你也不需要具备很强的专业技能,你只要肯出售你的时间。你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加上自己的综合素质,做一份普通岗位的工作大概没什么问题。
读《斜杠青年》里面说到打工者思维和创业者思维。
打工者思维就是用时间去换钱,拥有这种思维的人严格遵守着人力市场的“游戏规则”,将自己的时间和技能以最合适的价格出售给雇主,然后通过不断自我升值来增加自己的市场价格,以此来提高收入。
拥有创业者思维的人并不将自己看作是人力市场的“商品”,而是把自己看作是一家“企业”。商品是用来出售的,而企业的作用在于通过整合资源来创造价值,因此拥有创业者思维的人很少把精力花在提高自身价格和寻求合适的雇主上,而是把时间看成自己的原始资本,他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才能用最少的时间创造最大的价值和更多的收入。
在这个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他们有个至关重要的“法宝”,那就是杠杆。 他人的能力就是一个典型的杠杆工具,我们可以通过支配他人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更多任务。技术则是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杠杆工具,它能帮助我们极大地提高效率和节省时间。
个人“公司化”是一种适应未来的思维方式,因为未来公司的规模会越来越小,存续时间越来越短,而一个人在公司的职业生涯也会越来越短,人与人直接组成的合作联盟很可能成为公司之外的另外一种重要商业形式。
从“打工者思维”升级到“创业者思维”另外一个关键点就是要超越规则,只有把握了事物发展规律,建立符合规律的规则,才能将规则的杠杆作用发挥出来,为目标服务。
杠杆的方式不止这些,但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意识,如果我们将自己的时间不是看作可以被出售的“商品”,而是看作有限且宝贵的资产,那么我们就会主动思考并寻求更好的使用方法,用更少的时间追求更大的产出。
举个例子:假如教练费是200元一次,我平均每周健身一次,一年按56周来算,那么我一年的教练费就是11200元,而我考教练证费用6000,尽管我看上去花了不少钱来考教练证,但其实它将为我省下一大笔钱。假若我拿到教练证之后去做教练,每小时我能赚200元,但其实这些时间用在其他项目上,我的收益将远远超过每小时200元。
考教练证需要花钱,但换个角度来说,它可以理解为一种投资,因为能够减少未来的支出,而去做教练反而是一种浪费,因为同样的时间,我可以用来创造更多的价值。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