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四川眉山被学生用砖头砸伤的老师深表同情。对学生的这一行为表示愤慨。
但是每当发生师生冲突的事件后,特别是受到伤害的是老师时,就会有一些教育专家、大咖、蹭热点的公众号发文章大声疾呼“救救老师”,我对此又深表忧虑。
不可否认,我们的教师队伍中能够独立思考,不被情绪和他人左右的人毕竟还是占少数的,大多数人过着抬头时仰望“大师”、追随心中偶像、环顾四周时又跟着他人一起欢呼、一起愤怒的生活。特别是有人选择恰当的时机站出来时,瞬间就点燃了欢呼的焰火或仇恨的怒火。
李镇西先生连着两天发文谈学生砖头砸老师事件,第一天追问家长的责任,第二天批评他人对当事学生的同情逻辑有问题。
未成年人犯罪,监护人要承担民事责任这是有法律依据的,你觉得不解气,用你的话说你曾想过“家长代受刑事处罚”“这样的家长不依法受罚,天理难容。”我觉得这是李镇西老先生情绪化的表达,是极不理智的。家长依法受罚,要依什么法?要怎么被罚?与当事的孩子一起或代孩子去做牢吗?从大秦到今天,中国人被“连坐”害的还不够惨吗?
李镇西先生说“教师有一千个不对,比如教育方式粗暴等等,甚至还体罚了这个学生,但是,但是,但是!这都不是这个学生用砖头砸这个老师的理由!”老师可以对学生粗暴、甚至可以体罚学生,但是学生没有理由反抗,这里是逻辑我也搞不明白。
有老师与李镇西先生交流,表达了对当事学生的同情“学生的一生就这样毁了”,李镇西先生更是觉得无法理解“将同情心倾斜于用砖头砸昏老师的学生,而不是至今在ICU依然昏迷不醒的老师,这是我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我也难以理解这位朋友的思维逻辑。”
在这里,我想谈一个美国的案例。
2007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包括凶手在内共33人遇难。后来,学校在停课的一周里,举办了多场悼念活动。凶手和32名遇难者一起被列为悼念的对象。我们似乎很难理解当时美国人对凶手的宽容。有报道,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中国留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薛宏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我们认为凶手本身也是受害者,因为他心理有疾病,可惜没有及时得到社会、家庭的关心和救治,才导致悲剧的发生。所以在悼念活动中,校方也把他当作一个“人”来看待,以体现人性关怀。在美国人看来,凶手孤僻、性格扭曲,却没有被关怀和治疗,社区是有责任的,同时凶手的家属也是受害者……
美国社会对一个杀害32人的凶手如此的宽容,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理解有老师对当事学生的同情呢?
作为老师,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自己为这个“疯狂”的学生做过什么?我们关心过他的喜怒哀愁吗?我们有没有对他给予过尊重?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十五岁的孩子瞬间就疯狂了起来?做为教育者,我们更多的思考是,到底我们忽略了什么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而不是指责他的疯狂,满满的对他和对他父母的仇恨。
他是我们的学生,作为老师、作为学校我们又有哪些没有做好?我们是不是更要反省自己?
教育者遇到这样的校园恶性事件后多一些自我反省要比多一些指责,多一些仇恨更重要。
我常说,为什么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就是你们老师的功劳,出了问题就是家长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这个问题也值得我们思考。
教育,要少一些仇恨,多一些包容与尊重。我对当事教师深表同情,我对当事学生的行为表示愤慨,我对发生了这样的事件又感觉非常难过,或许,或许我们教师、学校做的足够好,悲剧就会避免。在我看来,不论是当事学生还是当事老师都是受害者,都应该受到同情。
他们本来就不应该是仇人。
今天,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更不要传播仇恨,教育大咖、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有着几十万粉丝的李镇西先生不要为了老师的欢呼而写作。还是多想一想我们还可以为学生、为老师、为学生家长做些什么。
李镇西先生近期有言论“再好的学校教育都是家庭教育的补充”,有人说是因为李先生刚开了家庭教育的网路课程为了卖课程才这么说。我忽然觉得哪怕让家长多花五百块钱听他的家庭教育课程只要能减少悲剧发生,也好!如果其课程有价值的话,也是李先生了不起的贡献。
不要仇恨每一个“疯狂”的学生,他的疯狂里或许缺少你的倾听、你的尊重、你的爱心和教育。
你只思考你少做了什么,就够了。
据了解,被学生砸伤的黄老师还在昏迷当中,本人不想蹭热点,只是不认同李镇西先生的观点。愿黄老师尽早脱离危险期,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