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不想做但必须做”的事情。比如,不得不洗的衣服,不得不拖的地,不得不做的工作……面对这些事,我们总是会不自觉的感到沮丧,恐惧和排斥。因为这些都不是我们自己主动做出了选择,而是外界给的压力。
整天面对这些事情,日子就会变得灰暗无趣。然而,我们只能被动承受吗?未必。我们的情绪和注意力只是被事情本身给占据了,这使得我们很难看到其他角度。我们认为没得选,其实还有很多角度可供选择。看似悲观的事物背后总有乐观的一面,严肃事情的背后,总有好玩儿的一面。
02
分娩对于好多准妈妈来说,是一件必须面对的痛苦的事情。生孩子的痛,据说等同于八根肋骨折断的痛感。这种痛带来的恐惧,使得不少妈妈选择剖腹产。而我的两个宝宝都是选择了自然分娩。一是对宝宝好,而且之前产检较为顺利。
生产前的阵痛是最难熬的,往往会把准妈妈折磨的精疲力尽,痛不欲生。但当时的我,表现的有点反常。其他产妇都是嗷嗷直叫,动静极大。而我除了低声的呻吟之外,却还能面带微笑。产后被医护人员还有其他家属一致称赞坚强。
要说坚强,还真不敢当。平时的我打个针,抽个血都害怕的不得了,但是生孩子时却能坚强度过。这得益于自己的心理调适。怀孕期间,家里卧室墙上贴了一张大大的胖乎乎的可爱宝宝,每次看到都心生欢喜,仿佛那就是我的宝宝。分娩时,每当阵痛袭来,宝宝可爱的画面都会一次次的浮现。阵痛越来越频繁,我似乎看到宝宝张着胖乎乎的小手在向我扑来。对于阵痛就不那么畏惧,反而有一种欢迎的姿势,希望阵痛来的更猛烈一些。
所以面对我们“不想做但必须做”的事情时,最主要的就是让自己“跳出”事情本身。我并不是在做这件事,我只是在做另一件事。
这句话可以套用到其他场景中:
我并不是在受苦,我只是在欢迎孩子的到来。
我并不是在拖地,我只是在运动消食。
我并不是在为老板做事,我只是为了提升自己。
这听起来似乎有点可笑,但我们可以意识到:事情本身并不重要,我们只是在通过它获取另外一种乐趣,顺便把这件事给做了。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作“动机转移”。当我的注意力放在欢迎可爱的宝宝上时,我对阵痛的心态就完全不一样了。别人对于疼痛或咬牙坚持或充满恐惧或痛不欲生,而我却持欢迎的态度。
生活中其他的很多事,其实换一种角度也都挺好玩儿。比如在我家,拖地从来就不算家务。中午吃过饭,为了避免立即躺下长肉,就会听着音乐开始忙碌。即消了食,又顺便带来了干净整洁,这种感觉真的很好。如果世界上的事在我们眼里都是这么“好玩”,你还会苦闷吗?
03
缺乏觉知的人,其行事动机通常有外部事物牵引,少有自主选择和掌控的余地,容易陷入“为做而做”的境地。而有觉知的人会适时觉察自己的行事动机是否停留在外部事务上。如果是,他们就会主动想办法将其转移到内部,以拥有自主选择和掌控的能力。
所以遇到“不想做,但必须做”的事情时,不妨想象着我并不是在做这件事,我只是在做另一件好玩的事儿。
这看似是一种自我欺骗。其实人类本身就是一种自我解释的动物,世界的意义是人类赋予的。做事情,就是赋予意义的过程。那我们何不赋予它们有用又好玩的意义呢?这样既可以释放情绪,又可以解放注意力,还会有什么样的困难可以阻挡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