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从《今日教育传媒》上读一篇文章,题目是《豪门贵子那么拼,寒门却富养出败家子......一针见血!》。文章列举大量事例,阐述当今时代涌现的“怪”现象:真正的豪门子弟在不畏艰辛地努力学习,而越来越多的寒门子弟却过着不劳而获纵情享乐的生活……
当然,文中列举的事例仅是个别现象,不代表全部,但身为教师,由于自身工作的特殊性,真的颇有感触。
记得20多年前师范毕业那会儿,在农村学校任教小学毕业班语文和初中两班历史课。当时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学前教育、家庭教育几乎谈不上。孩子们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多数孩子连汉语拼音也没有完全掌握。其中也不乏调皮捣乱的,尤其对我这个刚刚走出校门看上去“一点儿也不厉害”的老师,更不放在眼里,我的教学工作相当吃力。所幸的是家长对我百分百的支持信任,再捣乱的学生也能如期完成作业,诸如帮老师抬水、打扫校园卫生,更是孩子们自觉自愿的行为。我们的工作可以放开手脚去做,不用担心家长背后告状。我的同事们曾不止一次留学生背书补作业,完不成不能回家,孩子们似乎也明白老师这样做是为了他们的学习,自不敢反抗。当然,有家长对老师工作的支持,孩子们再“抗议”也是无效的。时过境迁,我那两年教过的学生早已为人父母,偶尔见面仍然格外亲切,没有一个人记恨老师——这些孩子,是真正的寒门学子。
后来调到县城工作,发现街道的孩子真的很聪明,也真的更调皮,对老师毫无敬畏,课堂纪律一团糟。但这些孩子们又出身显赫,别说打骂,连严厉的批评也受不了。没有教学组织经验的我,为此吃尽苦头。天天说不完的废话、改不完的作业,晚上还要加班备课写教案,自家的孩子顾不上管只好送了全托。开学第一个月,我心力交瘁,得了脑神经衰弱。偏偏那年赶上非典时期,天天打扫卫生,这些养尊处优的宝贝们,自是不会帮忙。后来跟着同事们学习,慢慢适应低年级教学,边学边教,总算送到学期结束。好在这些孩子家长素质高,辅导孩子学习游刃有余,虽在生活中娇惯,但学习上对孩子要求严格,所以教学成绩不用担心——这部分孩子,可以界定为小县城里的(权贵)豪门贵子。
随着城乡经济日益发展,交通更加便捷,学校招生范围发生变化,学杂费、借读费成为历史,大批农村孩子进入县城。我们的班级人数越来越多,学生基础差别越来越大,背后的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同样的学习内容,学习效果大相径庭。由此带来的小学课堂教学现状,有人闲得没事干,有人紧赶慢赶跟不上(因材施教在超大班额面前始终无法实施)。好在家长还明白问题出在自己孩子身上,不闹事不举报,暂且信任老师的管束。这几届学生,速度快的会利用在校时间提前完成家庭作业,慢的孩子也在努力坚持,大家彼此相安无事。这个时期的孩子们,无论学习还是家境,贫富差距在逐渐拉开。
到了近几年,县城里不少有识之士把孩子送往外地城市学习,我们的好生源有所流失。而我们的班级人数不降反升。年轻一代的父母更注重自己的生活质量,要么把孩子交给老人,要么送进辅导机构,对孩子的教育管理越来越无暇顾及(淡化的只是文化课,其他兴趣班特长班超乎寻常地重视)。随着自媒体时代到来,人人成了教育家,孩子各方面都需要保护。老师成了最不会教育孩子的教育工作者,时不时还会成为戕害孩子脆弱心灵的罪人。异常活泼自由的宝贝们,既要优异成绩又要彰显个性,夹缝中求生的人民教师,工作中常常陷入进退两难之境,稍有不慎,就会引火烧身人神共愤。再看孩子们的衣着打扮生活能力,个个如小皇帝一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更有甚者,饭来我也不张口!)别说尊重老师了,连父母亲人也不放在眼里。衣食攀比向前看,学习懒惰向后看,不管是不是豪门,孩子们先来享受一番“贵族”生活再说。
城里学生是这样,家在农村的也不甘落后。记得我们小时候,五岁之后不再吃闲饭,放学回家早有干不完的农活等着你。现在的农村孩子,一二十岁坐在家里等吃等喝的大有人在。父母在田间累死累活,不舍得孩子晒一会儿太阳抬一抬手。任劳任怨的家长们省吃俭用,给孩子买最好的衣服最好的手机,生怕孩子在同学面前被比下去伤害自尊。结果是孩子们压根不体谅父母的辛苦付出,反而再三索取父母的血汗,变得越来越自私冷血,即使长大了也好吃懒做,成长为一代“巨婴”和“啃老”族。
许多家长错误地认为,无论家庭条件如何,我都为孩子创造了最好的物质生活,为孩子代劳了一切杂务,目的是维护孩子的自尊、让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但毫无动手能力、没有一点儿感恩之心的孩子,除了纵情享乐,他还有学习的动力吗?别说我们的家底不算厚,就是万贯家财,也承受不起坍塌的灵魂。现实中,越来越多的豪门贵子已在拼搏人生,而寒门的孩子却在肆意挥霍着父母的血汗、虚度着大好的青春……
无论豪门寒门,我们的孩子都只是学子;“学子”的人生,需要自己去打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