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之风(董树芳)摄影 孔彦
总有一些遇见,会让你流连忘返;总有一些发生,会超越你的想象。
黄山,一个我梦寐以求的地方。
七年前的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从远方赶来,却止步于山下。
因为在上索道前的那一刻,我的身体总是发出一个奇怪的声音:“不能上去,不能上去”。
每当我的头脑说:“坚持坚持”,那个声音就会更加强烈。
无奈,只好等山下的另一位导游来接我。
等待的过程,让我经历了这一生最恐怖的事情:我坐在台阶上,眼前突然间不停地出现幻觉,各种恐怖的画面走马灯似的轮番上演,让我有一种近乎要发疯的感觉。
导游陪我上了下山的大巴,车在盘山路上,每到拐弯儿处,我的内心就会产生一种大巴就要掉下山崖的愉悦,那种无法遏止的冲动如同一条充满诱惑的蛇不断啃噬我的心。
下山后突然间意识到,药物中毒,一定是我吃的感冒药有致幻的副作用,看了说明书果不其然,就这样,第一次到黄山竟然与之擦肩而过。
七年后,再一次跟着恐龙哥哥的团队来到黄山,不得不说龙哥是烟台户外的一个传奇人物,每一次出行都仿佛是有天助。这一次也不例外, 春节后的黄山一直阴雨连绵,可当我们要登山时竟然是天高云淡,一片阳光明媚。
黄山的美妙不可言,古往今来数不清的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诗篇。而作为一介草民的我,只想对黄山“四绝”之首的黄山松说:“我从远方来,只为遇见你!”因为 从坐在索道上俯瞰山峦的那一刻起,我就仿佛被窗外的黄山松摄住了灵魂。
悬崖峭壁上那些大大小小的松树,一次次冲击着我的内心,惊艳着我的眼目,让我不停地叩问:是什么可以让生命绽放得如此圆满,如此地恣意,如此地张扬?
不知何年何月,一粒粒黄山松的种子被风吹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去,从此,就如同凌空飞燕一样,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渐渐的,让坚硬的岩石多了一抹生命的绿色和柔软,让静默的大山多了些许的灵动和欢笑,让世人的心多了一份儿惊奇和反思。
传说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同造物主手中的画笔,于是,一幅永远也画不完的动态山水画从亘古走来,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风动,云涌,雨多,泉响,生命的灵气让山也活了。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
听导游介绍,黄山松的根系非常发达,并且可以分泌一种酸性物质,所以,虽然黄山泥土稀少,但花岗岩中肉红色的长石中含有钾,夏天雷雨后空气中的氮气变成氮盐,可以被岩层和泥土吸收,进而与松树根系分泌的酸性物质产生反应,给松树提供了足够的营养。所以,即使那些凌空飞岩上的小松树,也可能是活了几百年的不老松了。
黄山松的形态千变万化,但无论是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还是挺立于峰崖绝壑之上,巨松高数丈,小松不盈尺,令人拍案惊奇的是每一种形态散发出的都是一种谦谦君子的特有气息。
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光听名字就给人一种宾至如归的亲切感;竖琴松、连理松、探海松更让人浮想联翩……
黄山松的最大特点是针叶短而稠密,树冠平整如盖,苍翠欲滴。
不说凤凰松的展翅欲飞,竖琴松的轻歌低吟,也不谈连理松的缠绵悱恻,单是那漫山遍野普普通通的无名松,就足以让游客产生一种妙不可言的惊叹。
玉屏峰上雍容端庄,仪态万方的迎客松不仅是黄山的代表和象征,更是中华民族作为礼仪之邦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黄山松,你的谦卑,你的风范,你的大气让我明白了:生命的绽放不取决于外在的天空,而是来自灵魂深处的内在花开,内圣外王是生命走向圆满的唯一之路。
我从远方来,只为遇见你,更是为了找回那个迷失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