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斌
昨天,伯乐非村老师推荐了我的作品《小说|过年》,收到了非村老师的推荐语,任真老师的大赞,以及几十位简书合伙人的点赞支持。还收到简书中一些老师的留评,十分可贵。
一位名叫“山东宇哥”的老师说:
那个十年,罄竹难书,本篇却只以过年这样一个时间节点来表现,而且写得隐忍。此文,后劲很大。
母亲自杀,父亲生无可恋,嘉睿和嘉慧两姐妹顶着上面活得屈辱而又卑微。文章很少心里描写,而是把人物的动作、语言加以细致展现。年三十炒黄豆的父亲,到家就直接奔厨房的嘉睿,以及做红烧肉的细节描写,都令人心里闷闷钝钝地疼。而姐妹俩在京城的遭遇,更是令人欲哭无泪。面对这些,姐妹俩只能忍着,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她们处境的艰难。
好在这一切都过去了,所有的苦难和心酸都留在了日记本上。
看后,我回复山东宇哥:
谢谢宇哥品读及长评,因为涉及特殊时期,写的时候有许多顾忌,担心被锁。感谢您的提醒,以后注意心理描写。祝蛇年大吉,一帆风顺,万事如意!
之后,山东宇哥又回复道:
我倒是觉得这一篇心里描写少才是符合基调的,很喜欢这种风格。其实我非常讨厌大段大段的心里描写。用行动,用语言,用表情来表现心里,才是我最喜欢的心里描写。这也是你这篇的优点,也是我喜欢的根本。顺祝阿斌老师蛇年大吉!
今天上午我看到后,又回复宇哥:
我是觉得心理描写是人物的内心独白,是内心活动,是人物的所想所思以及对事件的补充,还有就是梦境及潜意识活动的等。仅就这篇而言,如果加上一些心理描写,或许可以让文章更加深刻。我也不是没有,嘉睿最后在水房洗被单那段用了一点。这一段也是我在写的时候情绪最集中爆发的一段。
还有就是过去的小说心理描写运用的比较多,现在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好像更喜欢用动作描写来推进故事。我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正确,希望宇哥斧正。祝好。
在简书里能一起讨论有关小说创作是很可贵的。当时因为是在手机上,回复的比较匆忙,其实可以就有关小说中心理描写展开讨论。
记得过去看前苏联的小说,常有大段的心理描写,但我在回复山东宇哥时,一时想不起具体的例证。
上午画字儿老师群里有个故事会,中午吃过午饭,我才静下心来想这个问题。
关于心理描写有以下几种形式:
1. 内心独白
这是最常见的心理描写方法,即让人物直接倾诉自己的内心想法、感受和情绪,通常以“我想”“我觉得” 等为引导。
比如鲁迅《狂人日记》中“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通过狂人的内心独白,直接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本质。
2. 心理分析
作者以旁观者的角度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剖析和解释,帮助读者理解人物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
例如司汤达在《红与黑》中经常会对主人公于连的野心、虚荣、自卑等复杂心理进行深入分析,让读者能更清晰地把握于连的性格和行为逻辑。
3. 梦境幻觉
通过描写人物的梦境或幻觉来展现其潜意识中的愿望、恐惧等心理。像《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在梦境中看到金陵十二钗的判词等,实际上是作者借助梦境对书中主要人物的命运和性格进行暗示,也反映了贾宝玉潜意识中对周围女性命运的懵懂感知和对未来的迷茫。
以上几点都是典型的心理描写的范例。
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在安娜临死前的心理描写堪称典范。
“我要死了!” 她想着,那恐怖的感觉使她浑身冰冷,头发直竖。她用两手抓住车厢的两边,弯下身子,极力使自己镇定下来。她开始回想她和渥伦斯基初次相逢那一天被火车轧死的那个人,她忽然明白了她该怎么办。她敏捷地从车厢踏板上下来,跑到正开过来的火车前面。她凝视着车厢的下面,望着螺旋推进器、锁链和缓缓开来的第一节车的大铁轮,试着衡量前轮和后轮的中心点,估计中心点对到她身上的时间。
这段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现出安娜卧轨前的心理活动。此刻的安娜已经一无所有,她失去了家庭,失去了法律意义上的丈夫,失去了孩子,而她渴望的爱情也变得虚无飘渺,她和渥伦斯基又吵了嘴,渥伦斯基不可能给她想要的一切。安娜的心中充满了矛盾。面临着自己对家庭的背叛,面临着爱情的困惑,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她的内心灰暗,绝望和恐惧,最终做出决定,以减轻生命的痛苦。
这段心理描写深刻揭示了安娜在特定情境下的精神状态和行为动机。
关于心理描写还可以举出更多的例证。之前,有老师提到过,过去的小说心理描写较之于现在占有较大比重。中间有段时间,大家反感了大段的心理描写,但近年来,又有些回归。
我想主要原因是,过去的生活节奏没有现在这样快,读者能够耐下心来看小说中的心理描写,去体味作者用心和身临其境地站在人物的角度去体会当时的矛盾心理。
生活节奏的加快,特别是快餐文化的盛行,读者失去了以前的耐心。小说的创作者也多以动作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读者希望看到爽快、简捷的故事情节,因而忽略了心理描写,
但是近年来,有些回归,又开始重视心理描写,我想这也许也是山东宇哥提醒我的用意。再次感谢山东宇哥,感谢简书里各位老师的阅读,特别是留下墨宝的老师,更要感谢。
祝愿大家不断创作出好作品。
(文中有小部分内容来自网络)